【背景鏈接】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于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
“我們必須能夠讓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都獲得圖書。”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文化產業與版權部主任兼教科文組織出版社社長米拉格羅斯·德爾·科羅爾女士曾多次強調的一句話。自“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得到了全球社會各界的熱切響應,并發展為尤其重視針對青少年的活動,目的是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人文精神,引導他們尊重知識。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師、圖書管理員、私立或公立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學生、人道主義者、大眾媒體,以及全球各國愛書的人已經把讀書日的宣傳活動演變成一個熱鬧的歡樂節日。
但是,在中國,這個世界性的讀書日還未被社會公眾所知曉,更談不上是節日。據搜狐讀書網站2004年調查顯示:知道“世界讀書日“的人僅占6%,27%的人雖聽說過但不知詳情,67%的人從未聽說過這個日子。
2.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14所知名大學的校長為大學生們開出了一份推薦書單。這份書單是否對大學生的“胃口”?大學生的閱讀現狀如何?記者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高校進行了走訪調查,結果顯示,在網絡日益發達、信息獲取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大學校園內讀紙質書的氛圍日益稀薄。
【考點分析】
談談你對閱讀危機的看法。
【參考解析】
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閱讀成了人們最大的奢飾品。在信息化時代的包圍之下,我們在享受各種便利與快捷之時,大量垃圾信息的圍困又使我們心靈極度缺氧。曾幾何時,我們只是急著趕路,卻忽略了沿途的風景,大家可曾思考過,趕那么多的路是為了什么?是的,在社會風氣日益浮躁,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用閱讀去滌蕩心靈,慢下來,讀讀書。
但是,眼下我們國人的閱讀狀況卻令人堪憂,傳統的紙質圖書在電子書面前宣布完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年輕一代在信息化時代中成長,如要閱讀會首選電子圖書,致使紙質圖書滯銷;二、網絡時代下,各種垃圾信息會掠奪人們的閱讀注意力;三、社會風氣浮躁,人們急于求成,缺乏靜下來的定力;四、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國家在獲得經濟的快速發展時,未能注重文化的協調發展。
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感,我們就應該慢下來,多管齊下。一、在全社會范圍內宣傳閱讀的好處,專家學者也應承擔起自己身上擔負的使命感,多向公眾推薦一些真正的好書;二、規范網絡廣告,禁止閱讀軟件中的垃圾信息,引導公眾多閱讀傳統的紙質書籍,鍛煉精神氣質;三、企業應與政府一起,鼓勵自己的員工多讀書、讀好書;四、政府應多建設一些公眾圖書館,使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閱讀。
總之,解除閱讀危機,為自己的心靈補充養分,需要多管齊下,多措并舉。
公務員考試行測題庫丨公務員題庫手機端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