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北京近日公布了2014年企業工資指導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6月17日,今年全國已有10個省(市、區)發布了2014年的企業工資指導線,與去年相比,多地工資指導線的漲幅出現了下調。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工資指導線的漲幅出現了下調,有網友仍感嘆:工資指導線只是“看上去很美”,自己的工資并沒有按照這個幅度上漲。
【標準表述】
[企業工資指導線成擺設]
企業工資指導線是政府根據當年經濟發展調控目標,向企業發布的年度工資增長水平的建議。顧名思義,它只是指導性的建議,并不具備強制約束力。這也就決定了,企業工資指導線,在很多時候未能被企業采用,成了個擺設。而且其往往讓勞動者和企業雙方都“淚流滿面”。
一方面,從勞動者角度說,企業工資指導線有時候確實很“漂亮”,但對比到手的工資,勞動者又往往不得不感嘆,工資總跟不上指導線,企業不按指導線標。發工資指導線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風景”。
另一方面,處在企業的立場看,企業要生產經營,就得考慮成本。勞動者的工資是企業直接成本之一,漲工資,嚴格按指導線發工資,企業勢必要增加經營成本,弄不好還會影響企業的生存。于是,“想往企業工資指導線以上靠,但沒能力漲工資”就成了企業的感受和普遍心態。
[面臨的困難]
首先,企業自身,并未把“工資指導線”作為工資協商的一個談判基石。受資本逐利天性驅使,資方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力成本毫無疑問成了一種經濟自覺,而“工資指導線”既然只是指導,資方當然可以不聽。
其次,很難實現“工資指導線”的美好愿景,一個重要因素即企業稅負過重。如果能適當地減免中小企業的稅負,工資上漲達到“工資指導線”可能要容易一些中公教育版權。
再次,實現“工資指導線”最重要的渠道就是工資協商,但工資協商的平臺目前是由工會提供。而事實上,我國企業工會并不強勢,人事、財務等均依附于企業,因而很難代表員工推動“工資指導線”的實現。
[如何有效改善現狀]
一是推動企業員工表達利益訴求機制的建設,讓員工的力量成為執行“工資指導線”的主力軍,強化工資協商制度的威信。
二是把具有強制執行力的最低工資標準線提高,增長幅度調大一些。除少部分人的工資會較高外,不少人,特別是基層勞動者,其工資水平往往在最低標準線上徘徊。也唯有從快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才有望保障人們特別是低收入者的相關權益中.公教育版權。
三是要設法為企業減稅減負,讓企業在相關壓力減輕之后,具有為員工漲工資的能力和動力。在經濟增速整體放緩,企業發展面臨多重壓力和危機的情況下,企業要立于不敗之地,確實已相當不易。因此,減輕企業壓力,特別是通過政策扶持、稅收優惠等幫扶中小企發展,才有望讓企業為勞動者提高工資水平。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