ü 熱點概述
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了,人們的創新精神也隨處可見,尤其是從廣告方面來看,是多么的新穎 ,讀起來是多么的溜口。可這些廣告有大部分都是改動成語詞語的,雖然讀音一樣字卻不一樣,意思就更大大的不一樣了,流傳下來的成語全被修改成了人們產品銷售的推廣廣告。
如今,走在大街小巷或者在家打開電視機,人們很容易看到諸如“有口皆杯”(酒類廣告)、“洗出望外”(洗衣廣告)、“默默無蚊”(殺蚊劑廣告)之類的成語諧音廣告。網友“在水一方”發來一張位于小店區某茶樓的招牌,招牌名字叫“茶言觀舍”,修改了成語察言觀色中的“察”字和“色”字……
ü 相關評論
@規范使用漢字,就是尊重民族文化。
@對于廣告中頻頻出現的這類諧音成語,實質上是偽成語,對語文教育產生危害。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店鋪招牌的設計代表著店鋪形象。能否吸引顧客進店,招牌設計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ü 模擬題
當前,有許多商家隨意改動成語作為廣告,如“有口皆杯”(酒類廣告)、“洗出望外”(洗衣廣告)、“默默無蚊”(殺蚊劑廣告),對此你怎么看?
ü 參考解析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商家隨意篡改成語作為廣告宣傳的現象比比皆是,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使人們對成語的認識變得模糊、混亂。這種現象的泛濫與信息化時代、讀圖時代有一定關系,反映出了人們過分“享受”快餐文化、娛樂至上、不求甚解、機械模仿等浮躁的文化心態。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反思。
首先,我認為商家隨意篡改成語作為廣告,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危害:
第一,篡改了成語的本意。如“喜出望外”本出自宋代蘇軾《與李之儀》,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興,但廣告詞“洗出望外”卻用來表示洗衣粉清潔效果好,這使成語喪失其真正意義。
第二,誤導了消費者。商家隨意篡改成語作為廣告,會讓顧客看到廣告的時候覺得一時新穎、時尚便購買其產品,沒有考慮產品的質量問題,可能致使一些顧客上當受騙。
第三,誤導了兒童學習。許多少年兒童在看過這些廣告后,很快便背下來了,便模仿著用。沒有思考其是否正確,從而使錯誤的成語在少年兒童的腦海里根深蒂固了,很難改掉。
第四,破壞了我國傳統文化。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統象征,有些成語都是由一些典故形成的,亂改成語危害了中華民族的一些傳統象征和標識。
其次,商家篡改成語現象泛濫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部分商家和電視媒體缺乏職業自律,嘩眾取寵,唯利是圖,缺乏社會責任感。
第二,社會上存在著娛樂至上、不求甚解等浮躁的文化心態,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來斟字酌句、仔細推敲,捍衛語言文化傳統。
第三,相關部門缺乏對這一現象的檢查懲處力度,語委會等部門監管工作不到位。
第四,我們國家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還沒有專門針對這一方面的法律條文,這才導致那些廣告商有恃無恐。
為改善這一現象,我有如下幾點建議:
第一,部分商家和電視媒體應該加強職業自律,廣告創新應該面向時尚、面向科學、面向世界,而不再只是玩弄文字游戲。
第二,學校和家庭要重視青少年兒童傳統文化教育,使其從小就能夠正確掌握并正確運用成語,努力避免受到社會濫用成語現象的毒害。
第三,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不規范廣告的長效清查和專項整治力度,語委會也會隨時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監管工作。
第四,社會媒體應該對商家隨意篡改成語作為廣告的不當行為進行適時曝光,通過發揮輿論的力量,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文化觀。
第五,國家要盡快完善《廣告語言文字管理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讓捍衛成語經典,保護文化凈土真正實現有法可依。
我相信,通過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商家篡改成語作為廣告的現象會逐漸減少,直至消失,我們一定能夠獲得一片純凈的文化天空。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