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發布公告稱,2015年全國應屆畢業生人數將達到749萬。教育部要求加強服務保障機制,全力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然而,研究機構發現,高校畢業生進入民企和中小型企業工作后離職率居高不下。分析人士認為,頻繁跳槽是把雙刃劍,不僅損害了企業利益,也傷害了畢業生利益。
我國目前就業形勢嚴峻,特別是近兩年來畢業生人數居高不下,而市場的需求度在一定上存飽和趨勢,但是,現實的現象是很多已經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卻不斷的跳槽。形成了“招聘、流失,再招聘、再流失”的怪圈。
專業不對口、學無所用是導致大學生跳槽的首要因素。許多大學生剛畢業時都渴望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有所作為,并能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都用在工作上。但并非所有工作崗位都能真正發揮出個人的所學所長,因此就造成了部分大學生學無所用、懷才不遇的消極心理,渴望到另一個公司尋求更加適合自己專業的工作。
薪資制度的不合理。剛進入公司工作不久的大學畢業生因為自身經驗不足,前期工資比較低,但經歷了一兩年的工作適應后,工資增長仍不見任何起色或漲幅過小時,而當跳槽到新單位工資比以前有較大的增長。因此,選擇跳槽。
渴望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不愿朝九晚五軌道式的生活方式,F代的大學生更有自己的夢想,思想更為現代化,希望通過自己的創業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同時,人際關系,思想觀念的多元化等等也是造成大學生頻繁跳槽的原因。
首先,政府、學校、大學生要構建一個誠信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建立誠信意識和構建誠信體系,其次,健全企業現有的人才留用機制,改善用人理念;開展員工定期的培養,幫助員工做好職業規劃;尊重員工,待遇留人,人性待人,建立完善的薪酬體制;人職匹配,剔除人才高消費的理念。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