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職面試中,考察最多的可能就是綜合分析能力了吧!在考察綜合分析能力的題目中很多考生會發現,有些題目,似乎沒有什么可分析的,總是把握不住重點;有些題目就算自己分析了很多,卻仍然沒辦法得到考官的“芳心”,沒能取得滿意的分數……其實,只要巧妙掌握辯證分析法,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啦!
題目一:某市有位已經開了18年公交車的女司機,丈夫經商致富,家有豪車別墅,但她依然常年起早貪黑開公交,每天正點出勤。對此社會上很多人不理解,多數親友也勸她辭職,在家享受生活,她卻說:“這份工作對我來說很有意義,很有樂趣,不是寶馬和別墅可以代替的!闭堈務勀銓ι鲜鍪虑榈目捶。
我們會發現,這道題目主要講了一位公交車女司機的故事,讀完故事我們覺得十分感動,從她的身上我們能看到她對待工作的堅守、愛崗敬業的精神,也能看到她富而不奢,熱愛勞動的品德。很多考生在考場上,往往只是在分析女司機的精神品質、女司機這一做法帶來地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殊不知,這些每位考生都能分析到,而如果想要得高分,需要關注到題目其他細節信息。題目中講到“社會上有許多人不理解,多數親友也勸她辭職”,我們會發現,女司機身上的品質固然令人敬佩,但是社會中所有人都有這般品質嗎?顯然不是,社會中多數人是不能理解的,也就是說,這道題側面反映了社會中一些人缺乏愛崗敬業的精神,有金錢至上的思想,認為有錢了就應該享福,而不是實現自己的價值。
因此,未來在考場中如果遇到題目描述了一個非常優秀的人物事跡,那么我們除了要分析出人物身上體現出的精神品質、帶來的積極意義,也要能透過人物本身,運用辯證分析法,分析出與任務相對應的現狀,使得分析更加深刻。
題目二:某地出臺一項新政策,鼓勵市民舉報精神病患者,舉報一名獎勵 50 元,確診后再加 300元,同時還附上一份列有 11 個問題的癥狀清單,滿足其中任何一個癥狀的人都可以被舉報到衛生部門。消息一出,引起輿論熱議,對此,你怎么看?
很多人看到這道題目眉頭緊鎖,明顯這一規定并不妥當,于是在考場上從始至終都在找尋這一規定存在的弊端,從這一新政的可行性、有效性批判到出臺這一舉措說明決策的不科學性。但是,我們除了看到這一新政存在的不足之外,更要分析到,如此不合理的政策為什么會出臺?簡單推理就會明白,“某地”一定是存在著嚴重的精神病患者傷人肇事情況,且病人家屬不愿意主動送患者就醫,無奈之下,政府才會由此想法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如果能通過辯證分析法分析到政府出臺這一新政的初衷,既能體現政府思維,更能體現看待問題的深刻,那么自然在考場中能夠脫穎而出了。
希望廣大考生為來在考場上能夠在分析題目時,充分運用辯證分析法,在考場中角度全面,脫穎而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