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9 頁:判斷題 |
第 10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80分)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要區域政策經歷了不同的階段:①以經濟特區為重心的沿海地區優先發展階段;②以縮小區域差距為導向的西部大開發階段;③以浦東開發為龍頭的沿江沿邊地區重點發展階段;④以區域協調發展為導向的共同發展階段。這四個階段按時間順序排列應為( )。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③④
2、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下列哪一項完整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 )
①馬列主義 ②毛澤東思想 ③鄧小平理論 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學發展觀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
3、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提出要把( )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A.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B. 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
C.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D. 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
4、對于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敘述錯誤的是( )。
A. 是實現共同富裕、加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全的戰略舉措
B. 是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途徑
C. 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客觀需要
D. 是適應世界范圍結構調整,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迫切要求
5、臺灣和大陸和平統一后,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享受比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更高的自治權利,主要體現在( )。
A. 擁有行政管理權 B. 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
C. 擁有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D. 可以實行單獨的財政預算
6、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其基本含義是( )。
A. 解決政治問題是解決經濟問題的前提 B. 政治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統治階級的根本經濟利益
C. 經濟關系是隨著政治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的 D. 一切政治活動都是圍繞著經濟問題而展開的
7. 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過這個范圍便是相對的了。這個范圍是指( )。
A. 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 B. 物質和意識是否具有統一性
C. 物質和意識何者更為重要 D. 物質和意識何者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更密切
8. 近年來馬克思的《資本論》在西方一些國家銷量大增。列寧曾說,馬克思的《資本論》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這本書使讀者看到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形態是個活生生的形態,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類社會作為一種活的有機體,其“骨骼”系統是指( )。
A. 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等社會物質生活條件
B. 與一定的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C. 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設施
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學等構成的社會意識形態
9. 1925年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指出,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斗爭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沒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 沒有擴大民主主義宣傳
C. 沒有到群眾中做實際的調查 D. 沒有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
10. 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要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其基本目標是( )。A.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 促進社會經濟增長
C. 實現充分就業 D. 使更多的勞動者擁有財產性收入
11. 我國社會主義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其性質是( )。
A. 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B.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根本變革
C. 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D.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2.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是( )。
A.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的規律 B. 對立統一規律
C. 質量互變規律 D.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規律13. 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標志是( )。
A. 在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基礎上,提出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基本路線
B. 寫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C.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形成 D. 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14. 下列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表述中,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2004年3月,胡錦濤同志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系統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B.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
C. 科學發展觀豐富和完善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
D.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堅持以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為中心
15. 胡錦濤同志在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要不動搖、不懈怠、( ),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A. 不折騰 B. 不改變 C. 不躊躇 D. 不放棄
16.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四個尊重”,其核心是( )。
A. 尊重勞動 B. 尊重知識 C. 尊重人才 D. 尊重創造
17.鄧小平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這個論斷( )。
A. 指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B. 概括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
C. 明確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 D. 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18. 貫穿于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體現在鄧小平理論所作出的每一項重大決策中的思想是( )。A.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B.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D. 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
19.商品最本質的因素是( )。
A.價值 B.價格 C.使用價值 D.交換價值
20.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