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在于選擇
扶貧貴在精準。“扶貧攻堅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一語點中扶貧攻堅的要害。唯有改“大水漫灌”式的扶貧方式為“滴管、噴灌”式的扶貧方式,改輸血式的扶貧方式為造血式的扶貧方式,才能真正打贏扶貧攻堅戰,實現“脫真貧、真脫貧”的目標。
精準源于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想要給予貧困群體更多獲得感,絕不能指望用“一張方子”治百病,我們需要“善選、勇選、會選”,對癥下藥,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精準扶持。
選擇文化扶貧,尋求扶貧與扶“志”的平衡。農家書屋配上圖書“菜單模式”,提高了農民的閱讀興趣,涵養了公民理性;“文藝回到村落”攜帶“公益電影放映”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新修的校舍聯動網絡教學,孩子們思想的火苗在逐漸點燃......文化和教育內涵的增加滋養了民眾貧瘠的心田,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相反,如果扶貧不扶志,扶貧的目的就難以達到,即使一度脫貧,也可能會再度返貧。因此,治貧要先治愚,要尋求扶貧與扶志的平衡——大力發展農村的文化事業,通過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提高貧困人群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
選擇產業扶貧,探索扶貧與扶“技”的結合。走產業扶貧的道路,借助技術的力量,徹底將“輸血式”的扶貧方式轉變為“造血式”的扶貧方式,通過傳統產業和新興技術、互聯模式的深度融入,努力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實現產業發展的規;、品牌化、市場化。打開微商、淘寶、京東等網絡電商平臺,我們很容易搜到丹東草莓、鄱陽湖大閘蟹、溫州鴨舌、吉林林下參等特產,移動支付技術更是讓支付便捷順暢,這種“品牌+電商+技術+扶貧”的產業發展模式,從根本上改善農牧品產銷模式,引導貧困戶脫貧致富。實際上,選擇產業扶貧,就是因地制宜政策的體現,就是精準施策的體現,就是將扶貧與扶技的深度融合。
選擇人才扶貧,倡導扶貧與扶“智”的銜接!爸绿煜轮握咴谌瞬!备餍袠I發展的最大阻力和動力都來自于人。只有完善人才孵化和引進機制,扶貧才有領頭羊。在這方面,我們既要培養農村的種植大戶,又要引進大學生人才;既要有本土的“道人”,又要有念外來經的“和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選擇從人才入手,解決人才短板,是精準扶貧的良方。
理念缺失,我們要“扶志”;教育滯后,我們要“扶智”;技術匱乏,我們要“扶技”;產業守舊,我們要“扶業”。
精準扶貧,貴在選擇;選擇對了,即為精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