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聯(lián)考-秋季-垃圾治理
【申論題目】
請深入理解“給定資料6”中的兩種觀點。并結合給定資料,聯(lián)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明確,認識深刻。(2)內容充實,邏輯清晰。(3)思維嚴謹,語言準確流暢。(4)字數1000——1200字。
【選用材料】
材料1垃圾治理問題的必要性:垃圾填埋場越來越少,十八大報告提出“綠色發(fā)展、美麗中國”
材料3歷史文化受到垃圾影響:歷史文化名城垃圾遍地、處理不及時,損害文化形象。
材料4垃圾處理廠選址問題:選址不當給居民生活帶來困擾。
材料5包裝的好才能賣得好:茶葉、化妝品、襯衫等商品依靠華麗繁復的包裝提高售價。
材料6兩種觀點:過度包裝的代價是否太大了
材料6:【題干中兩種觀點的出處】
全國人大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包裝品廢棄物約占城市家庭生活垃圾的10%以上,其體積要構成家庭生活垃圾的30%以上,但大量的包裝物最后都成了垃圾,有的甚至對環(huán)境構成長久壓力(如被丟棄的塑料袋等),環(huán)保專家毛先生嘆道,美麗的代價,實在是太昂貴了!得不償失。
但也有人認為,包裝既是一種經濟現象,有需求就有生產,況且,包裝也可以拉動經濟發(fā)展。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不少人都“想‘面子’”多于“想‘污染’”,東西包裝得好才拿得出手,一個好東西包裝得不好,還不如東西差點包裝得好一些。
【確定主題及寫作思路】
題干中提到的兩種觀點來自于材料6,回到材料6中仔細閱讀這兩種觀點,找出其共同話題和具體看法的不同之處,才能把握住主題。這種出題手法看似新穎,實則相當于題干中給出了兩句話(我們見得比較多的是給出一句話),通過理解這兩句話來確定寫作主題。
這兩個觀點圍繞著“過度包裝”這個話題展開,分別闡述了過度包裝產生的垃圾給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以及過度包裝帶來的經濟利益和對人情文化的滿足。
通過對這兩種觀點的理解,得出主題是:過度包裝的代價是否太大?應該在開頭段中就亮明觀點——過度包裝的代價確實太大了!
論證1:過度包裝帶來嚴重的垃圾問題。結合材料1中提到的城市生活垃圾每年約3億噸,城市被垃圾包圍等情況進行論證。
論證2:對過度包裝產生的垃圾進行治理所付出的代價,遠高于其帶來的短期經濟效益。結合材料4垃圾處理廠選址難所反映的利益平衡難題來進行論述。
論證3:過度包裝所帶來的垃圾問題將會在大范圍嚴重損害”面子”文化,得不償失。結合材料3游客紛紛來到歷史文化名城W縣欣賞該縣拜燈山、打樹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卻見到垃圾遍地的情況,損害文化形象,真正的沒了“面子”。
【參考文章】
過度包裝的代價
甄同
金屬罐、檀木盒,甚至再配上一個密碼箱,就能讓一斤茶葉的價格陡然翻上一倍甚至數倍。這種過度包裝的情況也常見于化妝品、水果、服裝等等許多領域。對此,人們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過度包裝帶來了大量的垃圾,這些垃圾給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的壓力,代價太大了。而另一種觀點則更為看重過度包裝帶來的經濟利益和對”面子文化“的滿足,忽略了其產生的垃圾治理難題。然而忽略不代表消失,從綜合全局的角度來看,即使有某種程度的利好,但過度包裝的代價還是太大了!
過度包裝勢必帶來嚴重的垃圾問題。數據顯示,我國城市每年約產生生活垃圾3億噸,而在廣大的農村地區(qū),這個數據顯然也會是令人震驚的。在這些生活垃圾中,包裝物所占的比例不斷升高。實際上在每個中國家庭都會經常發(fā)生這樣一種情況:一件通過網絡購物買到的物品,以快遞的形式寄到手中,往往需要剝掉幾層塑料包裝、紙殼及其他各類填充物,即使通過商場購買或朋友送來的禮物,情況也都幾乎相同。在這些包裝中,有很大一部分屬于非必需,但由此卻產生了幾倍的垃圾量,瞬間可以充滿一個本來可以供一天使用的家庭垃圾袋。中國千百萬個家庭的情況疊加起來,每日由過度包裝所帶來的垃圾數量暴增問題已然十分嚴峻。
對過度包裝產生的垃圾進行治理所付出的代價,遠高于其帶來的短期經濟效益。過度包裝產生如此大量的垃圾,卻能依然持續(xù),其背后的邏輯無外乎是認為通過多層繁復華麗的包裝能夠帶來更高的價格、更好的經濟收益。實則,這是一種短視的行為和小格局思維。這些包裝在銷售的環(huán)節(jié)確實為商品進行增值,但放在更大范圍來看,由此給垃圾處理帶來的經濟成本將是巨大的。垃圾袋、垃圾車、人工費、垃圾降解設備和技術、垃圾堆放所產生的空間成本等等,都將因過度包裝所產生的垃圾數量倍增而產生乘數效應。關于這一點,在廣州上海等地因垃圾處理廠選址所引發(fā)的各方利益糾紛中不難看出,垃圾處理的成本比我們想象的要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