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3 頁:參考解析 |
參考解析
(一)答案提示
1.完善法律法規,加大浪費處罰力度。出臺相應法律制度,規范公務、商務及個人的消費行為,細化違反制度的處罰標準,嚴厲打擊食物浪費現象。
2.樹立勤儉節約理念,加大宣傳力度。樹立浪費可恥、節儉光榮的意識,政府、媒體加大“文明用餐”的宣傳力度,教育人們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引導公眾拋開面子心理,樹立“適量點餐”和“打包”意識。
3.商家應倡導理性的消費觀念。標清菜品價格、明確菜品分量;提醒消費者適度點餐和打包。
4.加強各界監督。加強政府監督,嚴厲打擊公款吃喝行為;順暢群眾監督渠道,設立群眾投訴熱線,全民打擊奢侈浪費行為。
(二)答案提示
“光盤行動”旨在提倡大家在就餐時吃多少點多少,吃光盤子中的食物,剩菜剩飯打包,“光盤”離開。其目的在于抑制餐桌浪費的不良現象,形成人人節約糧食的好風氣。這是一種值得倡導的行動。
但“光盤行動”不能僅僅是一個口號,它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身體力行。首先,應該推動轉變宴請觀念。通過報紙、電臺、電視、網絡等媒體加大對“光盤行動”的宣傳,引導節約的生活理念,向“體面”的陋習說“不”。其次,將“光盤行動”的落實情況作為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內容,從行動和理念兩方面去引導。最后,餐飲企業應該在大眾就餐時進行點餐和打包提醒。對于“光盤”的消費者,可以通過打折等方式進行獎勵。
“光盤行動”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希望我們都能夠從自身做起,避免“舌尖上的浪費”,形成人人節約的良好風氣。
(三)參考范文
遏制浪費從舌尖開始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名揚海外,美味佳肴不勝枚舉。古人云:“民以食為天。”“吃”,對中國人來說是一件大事,它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更是進行人際交往的重要途徑。酒桌上推杯換盞、你來我往,談笑間呼朋喚友、加深情感。然而,“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舌尖上的浪費”卻讓人觸目驚心。
根據相關數據,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不節約糧食,我們就可能面臨糧食危機。我們的國家雖然逐漸富起來了,但沒有理由浪費,更何況不少人經歷過饑饉年代,對饑餓有過刻骨銘心的痛苦記憶,更應該珍惜糧食,杜絕浪費。“成由勤儉敗由奢”。遏制浪費,小則關乎一個家庭的貧富,大則影響一個國家的盛衰。拒絕浪費勢在必行,拒絕浪費應從舌尖開始。
遏制“舌尖上的浪費”,首先要打擊公款吃喝。公款吃喝不僅造成食物浪費,敗壞社會風氣,還嚴重耗費財政支出,影響政府形象。納稅人的錢沒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用于滿足個人口腹之欲,這一行為容易引起群眾對政府的質疑。政府工作人員是人民的公仆,公款吃喝行為嚴重背離為民服務宗旨,應予以嚴厲打擊。此外,公款吃喝更是滋生腐敗的溫床。為此,政府應該完善政策法規,規范接待制度,加強財務公開,讓公務接待能夠有法可依、規范進行。
遏制“舌尖上的浪費”,還需要全社會樹立勤儉光榮、浪費可恥的意識,破除“面子”觀念,文明用餐。中國人熱情好客是好事,但因此造成浪費就得不償失了。“浪費”并非大方、慷慨的代名詞,合理點餐、餐后打包并不可恥,而是文明的象征。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傳承下去。為此,全社會應該行動起來,政府、單位、個人共同努力,打造一個文明的用餐環境,讓中華美食與文明飲食完美結合,樹立良好的中國形象。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從你我開始,從遏制“舌尖上的浪費”開始,提倡勤儉,努力形成人人節約的良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