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查看匯總:
201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突破試卷匯總一、注意事項
1.本題本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
2.請在題本、答題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并用2B鉛筆在準考證號對應的數字上填涂。
3.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指定的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
4.待監考人員宣布考試開始后,你才可以開始答題。
5.所有題目一律使用現代漢語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翻過來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確認數量無誤、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
嚴禁折疊答題卡!
二、給定資料
1.2013年的夏天,全國各地頻現高溫天氣,讓環衛工人的作業環境受到關注。
一條“請給環衛工人騰個乘涼地”的微博成為網絡熱門話題。發微博的是山東濟南一位名叫孫健的民警。孫健看到一條新聞:湖南長沙一位50歲的唐姓女環衛工作業時,自己帶的茶水喝完了,因口渴難耐,走進一家證券公司,想去衛生間灌上一瓶自來水解渴,卻被保安趕了出來。當晚,孫健在微博中發出了“請給環衛工人騰個乘涼地”的呼吁,截至次日下午,這條微博的閱讀量超過了91萬次,有超過7000條轉發和評論,且數字仍在持續飆升中。尊重環衛工人的勞動價值、為他們營造高溫下的舒適作業環境成了大家最大的關注點。
網友“那年夏天一我哭了”留言說:環衛工用勞動換來了城市的清潔,理應受到人們的尊敬。
網友“王郁松”建議:炎熱盛夏將至,當您在街邊看到他們汗流浹背的身影,請送給他(她)一瓶礦泉水吧!
網友“伈雨”則表示:希望環衛工作業時能有像交警一樣能歇涼的小房子。
此微博的發布者孫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對微博引發的熱烈反應,他并不感到吃驚,因為“社會上好人有很多,關注、關心環衛工的人也多”。他本人也曾在街面巡邏過,“對高溫下作業時的艱辛深有體會”。他希望網友的關注能推動環衛工作業環境的改善。
2.2013年7月29日下午,正在清掃大街的72歲環衛工人靳春波突然倒地不起,昏迷不醒,隨即被送到新鄭市人民醫院搶救。三天以后,這位老人因“熱射病”去世。據了解,靳春波去年7月才上崗,每月工資1050元,勉強夠夫婦倆花。至7月11日,靳春波工資卡上存款最高數額為2492.52元。事發后,靳春波供職的新鄭市城鄉規劃和城市管理局墊付了部分醫藥費,他的兒子多次來到單位希望他能按照工傷進行賠償,但單位表示,“他是臨時工,沒跟局里簽勞動合同,沒有工傷保險”。
受靳春波中暑身亡影響,新鄭市城鄉規劃和城市管理局開始辭退高齡環衛工人。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使用高齡環衛工是因實在招不到人,而年紀大的環衛工身體狀況不好,為防止意外,目前已辭退了7名70歲以上的環衛工人。
靳春波之死令人唏噓。這一事件繼續以悲愴的方式演進——7名70歲以上的環衛工被辭退。至此,一個殘酷的真相浮出水面,原來環衛工中有那么多年逾古稀的老人!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個年紀的老人本該含飴弄孫,他們卻在從事最累、最苦甚至不乏危害的工作,不能不令人心酸。隨意檢索一下,環衛工老齡化是普遍現狀,六七十歲甚至更年長的環衛工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的薪資并不高——記者在薪鄭街頭采訪了15名環衛工人,12人的年紀都在60歲以上,還有3人年紀將近60歲,他們的月薪資是1080元,不管吃住。而2013年,鄭州的最低薪資標準還有1240元。
薪資極低,勞動量很大,這是完全分裂的兩極,卻集中于環衛工身上。老年人從事環衛工作,更應該向他們提供較為健全的保障。事實上,他們處于“三無”逆境中:其一,沒有簽訂條約,被隨意辭退;其二,沒有基礎的福利;其三,沒有養老保險。好比一名干了12年的老環衛工今年6月被忽然辭退,他熬了12年,原來想著老了能有點保障,有一天能像正式的退休工人那樣,憑工齡有點兒退休薪資,可是到最后啥也沒有。
3.36歲的黃錦銓是福州市臺江區垃圾轉運站汽車隊隊長,近年來,他心中一直有一個憂慮:隊伍越來越老齡化。據了解,福建省環衛職工人數約4萬。其中,正式職工5000余人,主要從事管理和相關技術工作;編外固定職工5000多人,臨時工約3萬人。編外環衛工人和臨時工是環衛行業的主體,在一線從事清掃、垃圾轉運、終端處理等苦、臟、累、險的工作。這部分人如今歲數漸大,正面臨新老交替的問題。
21歲的小沈當過環衛工,如今他是一名在路邊等活的小工。小沈來自四川省一個貧困縣,初中學歷,把他帶到福州來的是一名60多歲的環衛工老鄉。2012年8月來到福州后,小沈掃了兩個多月的地,就不干了。“環衛工?那不是年輕人干的活,現在不愛干,老了也不會干。”小沈說。
工資待遇低是最重要的原因。小沈說,目前,福州保潔公司的環衛工工資在2000元左右,然而幫人裝修、打墻、做衛生的小工一天可以賺到150元至200元,外面干10天等于掃地一個月。而且,環衛工人幾乎沒有節假日,而現在的年輕人追求工作和休閑兩不誤。“如果無法落實節假日,也要落實國家給予我們的各項津貼。”另外,小沈覺得當環衛工不如當小工有尊嚴。
“要負責一段很長的路面,但總有行人拋棄飲料罐、食物殘渣和煙頭等雜物,讓環衛工一遍一遍來回打掃”,“盡管大家對環衛工慢慢關心起來了,但有時進商場吹吹空調,進商店討口水喝也會被拒絕。”還有就是,小沈覺得環衛工群體的老齡化,讓身在其中的年輕人找不到交流的對象。“要么是年齡很大的老人,要么是性格內向的老實人,沒共同語言,悶得慌。”
4.頭頂烈日,汗流浹背,辛苦的工人能否拿到屬于他們的高溫津貼?2013年7月8日,記者走上街頭,采訪了環衛工、建筑工等經常在戶外作業的勞動者,發現不少企業未按標準發放津貼。
2012年頒布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但是,由于剛性約束沒有落實到位,工人頭頂烈日冒著酷暑作業、企業不發放高溫津貼等現象普遍存在。在現實中,高溫權利更像是看起來很美的畫餅,可望不可即。與之形成反差的是,有媒體報道,南京、西安等地勞動保障部門多年來從未收到過一起高溫津貼投訴,也從未對企業進行過處罰。在高溫津貼難落實成為不爭事實的背景下,“零投訴、零處罰”更折射出勞動者維權的孱弱和政府監管的缺失。
一面是勞資雙方博弈地位失衡,勞動者擔心較真高溫津貼會惹惱用人單位,主動放棄維權;另一面是勞動部門堅持“不告不理”原則,只是公布投訴電話坐等舉報,缺乏主動介入意識。高溫津貼是勞動者的基本福利,勞動部門監管必須關口前移,變坐等投訴為主動服務,通過明察暗訪了解情況,幫助維權。
關于高溫權利,眼下我們談論更多的往往只是高溫津貼。不過,津貼到位了,并不意味著勞動者的高溫權利就落實了。實際上,高溫津貼不過是企業對勞動者高溫下工作的一種經濟補償,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改善工作環境,保障身心健康。如果人都熱死了,要高溫津貼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