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資料 |
第 3 頁:參考解析 |
5.據杭州某小學校長介紹,該校建筑面積僅為3200多平方米的校舍里,擠滿了25個班級,每個班級的人數平均為40人,其中最多班級人數可達46人。由于校舍緊張,學校將音樂教室等多個專業教室取消,轉而用作學生的普通教室,保證學生能夠上學。無獨有偶,北京一小學情況也極為類似,這些年,政府對于學校教學設施的投入并不少,但是因為學校面積小,校舍也比較狹窄,很多興趣課程根本無法開展。學生們連一個像樣的實驗室都沒有。操場太擁擠,孩子施展不開,體育器材沒有地方放,只能測試的時候把它打開。用完的時候再把它拆了裝回去,來年用的時候。再把它裝上,再拿出來。
面對城市教育資源緊張現狀,從2014年春節開始,北京市各區縣接連公布了北京教育改革的“新地圖”。新政策不只是入學途徑等簡單的措施,而是一個“內外兼修”的一攬子工程。從外練筋骨皮到內練一口氣,就是要把優質教育資源的蛋糕做大。
從北京市各區縣教育新地圖中可以發現,所有區縣都把提供優質教育供給放在改革首位,采取了“增量推進,存量盤活”的方式,既做加法——新建、改擴建學校,又做減法——整合資源,將一些薄弱校并入名校,進行一體化管理。今后幾年,北京市還將逐漸增加學校數量,讓每個老百姓家門口都能有優質的學校。
另外。還需要調動市場的力量,發揮市場機制,扶持民辦學校發展,因為民辦教育發展了,就可以擴大教育資源總量,公共財政就可以更好地用于促進教育公平。更多地向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困難群體傾斜。
6.眾所周知,日本當代基礎教育世界領先。日本在義務制教育階段大力推行平等教育,均衡各公立學校之間的教育資源,并將一定數量的私立學校作為補充,實現了入學機會公平、教育資源均衡和教育質量公平,基本上沒有“擇!爆F象。
日本基礎教育的一個突出特征是:為國民提供機會均等、質量優良的義務教育。任何一個受教育者(包括殘疾兒童)在任何一所學校所接受的教育機會、權利是相同或相等的。日本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從滿6周歲后的第一個4月開始入學(日本的新學年從春季開始)。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中小學實行免費教育,教育質量優良,適齡兒童少年都能就近入學,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書費也由國庫負擔。同時。還有為殘疾兒童設立的盲人學校、聾啞學校、保險學校和設置了特殊班級的中小學。在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習后,97%的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習。
所以,在日本義務教育階段,一般不存在擇校等社會熱點問題。
但在非義務教育階段,日本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撥款比例有很大不同。學校采取了按家長收入情況收取費用的方式,即高收人家庭須繳納較高的學費,低收入家庭。繳納較低的學費,經濟困難的家庭,可申請減免費用。這也體現著教育平等的精神。
日本的基礎教育基本上由市、町、村政府負責,即使在邊遠地區、落后的鄉村,各校教育條件、教育設施都達到了規范化。國家則統一補貼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員工的人頭費開支,以避免因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而造成的不公平,保證全國的受教育者都享有平等的教育。
公立學校的教師一般都享受全國統一的公務員待遇。教師每6年流動一次,公立學校校長不得在本校連任。而應在校際之間輪換,這對提高教師素質和工作熱情、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保持校際均衡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改善偏僻地區薄弱學校的教學狀況,作用更為顯著。
日本實行中央高度集權的教學管理模式,各學校學習的內容都根據文部省制定的學習指導綱要決定。所有公立學校以此為基準開展教學活動。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的規范化,既實現了全國各校之間教育教學的均等,也為良好的教育質量提供了保障。
7.伴隨著各地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有人開始擔憂,“均衡”會不會成為“千篇一律”的代名詞,其實,這種情況在一些國家已初露端倪!按蠹引R步走”的平等教育也存在問題。比如,在日本,跟不上的學生勉為其難也要跟上。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學!俺圆伙枴币膊荒堋凹硬汀薄S捎谠诠W校均衡教育資源后,學校之間的競爭不足,加之普遍引入了“寬松教育”,公立學校學生學習能力和積極性普遍下降,引起了家長們的不滿。因此,一些家長花錢讓孩子上補習班,一些經濟寬裕的家庭則干脆選擇收費較高的私立學校。有專家指出,要把學校差距和學校差異區分開,我們很多時候把學校的差距和差異混為一談了。縮小差距,既要做到硬件的均衡。也要縮小軟件的差距。差距越來越小。但是差距小不等于差異小。美國教育學家說過一句話:如果說前一千年是給世界帶來更多的平等,后一千年應該帶來更多的個性化。有個性化才有創新,當然個性不代表不要共性。因此,差距應該縮。和跺X大家一樣,設備條件大家一樣,師資配備大家差不多……但是應該鼓勵我們的老師,鼓勵我們的校長搞出個性化的學校。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說,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是要全面提高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實現有質量的均衡。
不僅是我國,從新世紀開始以來,世界各國對教育公平的追求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從人人享有教育權利的平等轉向人人享有高質量教育機會的平等。
在強調重點發展的時代,一些重點學校得到了巨大的資源,而在這種過度傾斜下創造的某些經驗也越來越具有展示的性質,而不具有普及化、公益化的價值,讓廣大農村和落后地區的學校望塵莫及,讓廣大渴望教育公平的學生備感失落。
由于有些人習慣于精英教育的分配原則和評價標準,因而總是對現在提倡的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理念存有疑慮甚至不滿,這是大可不必的。況且真正高質量的教育并不一定需要過度的投入。芬蘭的基礎教育被公認是世界上最好的,他們許多學校的條件遠比我們的重點中學簡陋。即便是被稱作貴族化精英教育代表的英國伊頓公學也不注重學校形式上的奢華,他們把主要精力和財力放在教育內涵的提高上。
為了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我們必須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不是一個裝飾門面的口號,而是促進教育公平的基本前提。
作答要求
一、“給定資料2”揭示了我國城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現象,請對此予以歸納概括。(10分)
要求:全面、準確。分條歸納。不超過150字。
二、“給定資料6”中提到日本基本沒有“擇校”現象,請結合“給定資料6”。指出日本在教育均衡發展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鑒。(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
三、××省要實行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政策,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請根據“給定資料4~5”,以省教育廳的名義草擬《致全省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20分)
要求:
1.內容具體,邏輯清晰:
2.用語得體,通俗易懂:
3.文體正確,不超過500字。
四、“給定資料3“中講到H縣教育均衡發展的典型模式。假如你是該省教育廳的一名工作人員。省教育廳準備舉辦“學習‘H縣模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主題活動。請結合“給定資料1”和“給定資料3”。為領導寫一份動員令。(20分)
要求:
1.內容具體。切合實際:
2.語言表達得體,有號召力:
3.不考慮格式,不超過400字。
五、“給定資料7”中寫道:“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是要全面提高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實現有質量的均衡。”請結合“給定資料”以及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系自己的感受和社會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1.中心明確,思想深刻:
2.內容充實,有說服力;
3.條理清晰,語言暢達:
4.1000~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