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資料 |
第 4 頁:參考解析 |
1給定資料
1.2013年11月10日22點。杭州華星時代大廈,天貓“雙十一”購物節主戰場,燈火通明。
據悉,11月11日當天。阿里組建了5000人團隊加班加點保障“雙十一”順利進行。為了防止意外,阿里這次為了天貓11.11購物狂歡節在各個環節準備了多達2000套的應急預案。支付寶2500多位客服堅守在電話、電腦旁,為消費者服務。之后三天,天貓客服人員也全員上陣,24小時為客戶解答疑問。瘋狂的不僅僅只有天貓,自11月8日到11月11日,當當網四天三夜決戰電商“雙十一”,進行“100小時不打烊”的瘋狂促銷。11月11日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雙十一”不僅僅是消費者的狂歡,也是電商行業的狂歡節,各大電商在一個月前開始準備。11月11日早間消息,據微博消息稱,“雙十一”購物節開搶不到六小時,5:49分,銷售額突破100億,比2012年提前了7小時49分。據此前消息,開搶一個小時時,支付寶總交易額突破67億元,總成交量達到2500萬單。其中,手機淘寶支付寶交易額突破10億。
2.十八屆三中全會于2013年11月12日下午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公報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標,尤其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提法引發廣泛關注。
全會公報歷史性地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被學界、市場一致解讀為下一階段改革綱領最大的亮點之一。以往被冠以“基礎性”作用的市場,被重新定義為起“決定性”作用,表明黨中央領導集體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如何抓住最重要的“牛鼻子”,已經達成了共識,找到了方法,確定了方向。這意味著今后該市場做的要還給市場,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理順市場和競爭的關系。可以說,市場定位更加清晰.市場地位取得新飛躍。
隨著對市場定位的進一步明確,可以預見的是當前市場經濟中存在的棘手問題有望迎刃而解。一是杜絕政府職能的“越位”和“缺位”,解決政府在資源配置中干預過多。造成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二是解決市場體制不健全問題,引入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形成自主經營、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經濟改革的逐步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果將變得更加輝煌。剛過去的“雙十一”網購狂歡.就是對市場“決定性”作用的現實印證。
2013年“雙十一”,支付寶24小時成交額為350.19億。5200萬,9.36億,52億,191億,350.19億,近五年雙十一交易額幾何級的增長讓人驚嘆。當然,“雙十一”的成功一方面源于其成功的商業模式,將以往廠家—渠道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的商品銷售鏈條,直接壓縮成廠家—消費者,商品價格的諸多中間環節加成被去掉,從而形成誘人的價格優勢。淘寶電商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關鍵在于它是一個完全公平充分競爭的市場,是一個最具有活力,政府干預最少的市場。“雙十一”狂歡節更是完全是由市場供求雙方自發推動產生的,正是市場“決定性”作用的真正體現。
11日晚間9時20分,淘寶加天貓的支付寶交易額突破300億元。阿里巴巴方面認為這是“一個新的時代在悄然來臨”。馬云現身現場時卻表示,“數字不是我們今天最應該關心的,我們最關心的是數字背后的東西,通過數字我們怎么樣去真正理解市場的力量。我們來看看這些數字背后,能不能夠讓中國的物價相對地通過市場手法進行調節:我們來看看這些數字背后,能不能夠真正地幫助中國企業按需定制進行轉型升級”。馬云說.如果想要做.未來幾年內做到1000億元也不是做不到,但是更希望可以得到健康的數字,“把做五六百億、做千億、做萬億的能力,放到真正幫助企業轉型升級上去,讓整個社會通過各種各樣的經濟手段去運轉”。
在“雙十一”各色數據創紀錄的大潮洶涌背后,有人看到的是電商大戰的硝煙,有人看到的卻是信息消費促進經濟轉型的曙光。而對于未來電子商務還可能會引發什么浪潮,現在還沒有人膽敢斷言。但既然阿里還將把“雙十一”繼續做下去。那么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眾多B2C平臺依然會把這個消費時點作為最重要的競爭平臺之一,在抬高銷售額的同時將網絡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例提至10%以上。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雙十一”狂歡效應為拉動內需創造了機遇.也讓物流、支付、零售業甚至制造業在數據背后看到變革的可能,新的消費時點期待商業體系再升級。
3.有個朋友為一件事糾結。每天陪著孩子學習,小孩越來越有依賴感。沒人陪的時候,孩子只會坐在書桌前發呆而無所適從。孩子與母親臍帶相連、血脈相通,“放手”成為剪不斷的難題。曾經有這么一種說法,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放手”,無疑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放手”背后是一種尊重,一種自信,也是一種勇氣。父母對孩子的放手.與政府對市場的放手,情況不同,道理相通。毛澤東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提醒我們,“價值法則是一個偉大的學校”。只有充分放手,市場這個獨立個體才能像杠桿一樣發揮著它獨特的作用。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的,不能讓政府“看得見的手”成為“閑不住的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更是明確提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不做市場的“包辦管家”,體現了對市場規律的尊重,體現了對自身發展的自信,也體現了對深化改革的勇氣。這也恰恰契合了道家“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的傳統思想,這樣的“無為而治”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是“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和順應。我們不能讓“看得見的手”越位,要讓市場在回答“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為誰生產”這三個經濟學基本問題上發揮決定性作用。
但“放手”并不意味著“放任”。讓孩子獨立成長并不意味著放任不管;對一般自然規律的尊重并不意味著對極端自然現象的妥協。潮漲潮落,無法阻擋。但當我們意識到“濤之起也,隨月升衰”的客觀規律后,一定會趨利避害,不讓船逆潮而行。市場經濟的大潮,洶涌澎湃,有時會表現出自發性、盲目性和波動性。市場的逐利性也會導致盲目投資,盲目生產。我們只有用宏觀調控的優勢去抑制“市場弱點”,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
4.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這次全會決定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這是因為,經濟體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這一重大理論突破,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經過20多年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市場秩序不規范,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廣泛存在;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后,要素閑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滿足并存;市場規則不統一,部門保護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大量存在:市場競爭不充分,阻礙優勝劣汰和結構調整,等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好,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則難以形成。
從黨的十四大以來的20多年問,對政府和市場關系,我們一直在根據實踐拓展和認識深化尋找新的科學定位。在這次討論和征求意見過程中,許多方面提出,應該從理論上對政府和市場關系進一步作出定位,這對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考慮各方面意見和現實發展要求,經過反復討論和研究,中央認為對這個問題從理論上作出新的表述條件已經成熟,應該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
現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我們應該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邁出新的步伐。
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這個問題。經濟發展就是要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作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于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正確觀念,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有利于抑制消極腐敗現象。
當然。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仍然要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但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職能是不同的。全會決定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全會決定對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進行了部署,強調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