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5 頁:參考解析 |
1【材料1】
2013年11月17日起至2014年1月10日。蘭州中心城區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與此同時,北京、西安、濟南、太原、唐山等多個城市均宣布將在重污染天時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然而,專家表示,治理城市交通擁堵“頑疾”,僅采取機動車限行、提高停車費、搖號中簽等“打針吃藥”的措施是不夠的,還要從調整城市規劃、控制機動車總量等宏觀層面“動手術”,才能走出越治越堵的“死胡同”。
北京市民孫先生家住朝陽區東四環外,孩子在二環內東城區的小學上學,每天上班和接送孩子,他都要開車在市區來回穿行好幾趟,飽受堵車之苦。孫先生無奈地說:“我也不愿這么折騰,但好學校都在市中心,有什么辦法呢?”
專家指出,北京城市發展的重心一直圍繞舊城中心地區以“攤大餅”的方式展開,各類行政、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等資源,投放過度集中,導致中心城區“不堪重負”。
“科學的城市規劃能有效降低人們的交通出行需求。”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蔣伶表示,從國外經驗看,一個城市多個中心能有效降低交通出行總量。大城市應構建城市級、地區級、社區級等多中心體系,分級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實現交通減量化。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交通擁堵的源頭是機動車總量快速增長。擁堵現象從一線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據測算,目前蘭州市道路交通密度高達每公里628輛,是香港、深圳的兩倍以上。
“修路的數量跟不上車輛增加的數量,政府部門還有很多欠賬要補。”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認為,即便北京實施了汽車限購措施,但每年新增汽車達10萬~20萬輛,這意味著每年有5%左右的增長率。相比之下,全市道路里程每年增加不足1%。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快速進入汽車社會,但道路建設、停車設施卻嚴重滯后,道路微循環系統嚴重不暢,都使交通狀況雪上加霜。
“小區門口的道路本來是三條車道,但道路兩側都停滿了車,只剩下道路中間一條車道,會車時經常會堵死。”家住北京石景山區的岳女士無奈地說。
北京市副市長陳剛分析說,北京市城市道路網絡還不完善,單位大院和大型居住區對道路系統造成割裂和阻斷,南北向路網連接不暢,次干路和支路通行能力不足。此外,各類公共交通之間換乘設施不足、換乘不便、換乘距離長等問題都需要改進。
“城市交通是否順暢,不取決于主干道有多寬,主要看道路交口的通暢度以及整個路網的匹配度。”東南大學交通學院教授劉攀表示,在國內,很多城市把街區規劃得很大,好處是地塊完整,便于開放,缺點是主干道占比過大,與次干道難以形成良性交通循環,導致主路雖然很寬,但交叉口往往特別擁堵。
【材料2】
2014年北京搖號政策將怎樣變化成為各界關注的民生熱點話題。搖號限購等治堵治污的行政化手段難以長久。治堵治污最有效、最長效的手段應該是市場之手而不是政策之手。搖號限購貌似公平。但是喪失了市場經濟中的要素——效率。而政府部門面對上百萬急于中簽的個體。根本沒有能力、辦法和資格從中高效率地區分出誰購車的理由更迫切、誰購車的需求更優先。
有關專家學者認為,“治堵新政”不但很難改善北京目前的擁堵狀況,可能對全國其他大城市產生示范作用.而且在“搖號上牌”過程中也可能滋生腐敗問題。
安邦財經研究部主管賀軍認為,新公布的方案還將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對于北京汽車產業和就業環境的殺傷力都較大。搖號將會產生不透明的尋租空間和牌照黑市。
而一些普通市民,尤其是一些“北漂”族,感到很不公平。外地人來到北京工作、生活,地點往往都多位于遠離市區的五六環;而現在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統又沒有完善到四通八達的地步,很多地方還是需要有車才能方便出行,“將每年60萬到80萬的購車需求縮水到24萬,實在有些不合理,而且按照新政的規定,沒有五年完稅證明的外地人連參加‘搖號’的資格都沒有,這對于來到北京工作的外地人來說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一定不便。”
當然,在北京公交、地鐵逐步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各種行政治堵手段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應當意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長遠看必須過渡到使用市場化手段治堵。讓市場效率、市場選擇逐步替代一刀切的限行、限購政策。
至于未來,“限購”、“限行”這樣的短時間臨時政策如何被更好的法律、經濟手段替代,更是值得國內各級研究機構重點關注的戰略課題,因為這不光關系到北京一個城市,對其他正在擁堵困擾的大城市同樣是急需的。
【材料3】
交通擁堵日漸成為不少大中城市的“不可承受之重”。在過去的一年里,寧波市開展交通擁堵、城市主干道綜合整治,打通“斷頭路”三年行動計劃順利完成,交通網絡建設成效明顯,已獲批國家公交都市創建示范城市。
邁人2014,“治堵”仍然是寧波城市建設的關鍵詞之一。作為中國汽車社會爆炸式增長和快速城市化進程的“并發癥”,交通擁堵沒有“一貼靈”可醫,而需要從城市功能再規劃、社會管理創新、交通文明培育、公交優先建設等多個方面對癥下藥。對此,兩位公共交通方面的專家,開出了“一動一靜”的治堵藥方。
2013年11月底。寧波創建第二批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獲正式批復。“公交都市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順勢而為,建議開展公交優先實施情況專項審計。”長期從事寧波城市交通研究的楊仁法委員指出,像公交優先這種涉及部門多、實施難度大、民生關注度高的問題,開展專項審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楊仁法委員認為,在目前以軌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公交和有軌電車、BRT等中運量公交為骨架,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車為補充,公共自行車為延伸的公共交通體系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出租車可替代私家車出行,緩解交通擁堵,但前提是能夠比較便捷地打到車。
“在馬路邊的小型餐飲店、便利店、加油站設立待調點,不僅方便司機停車‘補給’,又變‘路拋尋客’為‘候客調度’。”在楊仁法委員看來,設立遍布全市的標準化的候召服務點可謂“一石二鳥”,能夠為已經建立的出租車智能電召平臺提供地理硬件支撐。
除了讓公交和出租“動起來”,作為靜態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停車場夠不夠,直接關系到停車難不難。“有限的公共停車設施存在被擅自改變用途、出租等現象,‘公共’變成了‘專屬’。”
吳宗良代表此前參與的停車難專項審計調查報告,將“停車場變身”問題置于聚光燈下。
據吳宗良代表介紹,富茂停車場地下一層131個公共停車位,搖身一變成了娛樂和餐飲場所;東方瑞士小學地下停車庫98個停車位,有67個被改成倉庫用于出租;波特曼大酒店將地下二層的50個停車位改為倉庫或堆放雜物。
針對這種公共資源悄悄變身的問題,市城管部門已于2013年底完成了對老三區停車場基礎數據的普查工作。“摸清家底之后,怎樣實現科學管理、促進規范使用很重要。”吳宗良代表表示,吸引并鼓勵社會資本、社會資源參與停車場的建設,利用價格杠桿,加強交通需求管理,逐步減少小汽車的使用頻率,推進停車場建設的產業化發展,是城市停車領域關注的焦點之一。
對于我市停車產業化政策的出臺以及停車信息化建設,吳宗良代表將繼續密切關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