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4 頁:參考解析 |
【材料7】
2011年起,隨著社會對陳光標式傳統慈善模式的討論,“現代公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普通公眾的視野里,中國公益事業距離現代模式究竟有多遠?友成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友成大學(籌)校長湯敏表示,相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而言,中國公益事業發展幾乎落后20年。
湯敏表示,中國民營企業是在鄧小平南巡以后開始大發展的,中國公益領域的現狀與當初中國民營經濟的歷史階段非常相似。1992年中國雖然有一些民營企業,但國企仍然占據市場最大的份額,這跟中國目前有政府背景的公益組織占據大的資源份額的情形相似,大部分社會捐贈,最后都是進入了政府背景的慈善機構。而“美美門”正好在這個時候引起了包括政府在內的整個社會對中國公益事業現狀和未來發展的關注和思考:中國公益事業究竟應該怎樣做?
1993年,中國首部《公司法》正式出臺,民間資本大量進入經濟領域,許多國企在壟斷優勢被打破后,適應不了競爭環境,紛紛關掉。“下一步,壟斷型的、政府辦的基金會肯定像國企當年一樣,面臨更多的困難,中國民間公益事業也會如1992年之后中國的民營企業一樣,迎來越來越大的發展.我覺得郭美美事件是這個歷史進程中的一個轉折點。”湯敏預測。
對于“官辦慈善”,南都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首先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給予了理解:“中國過去是政府一統天下,后來改革開放,辦慈善由政府背景的機構來做基金會也是那個時代的結果,而且那個時候國家的確很窮,通過基金會、慈善會向民間籌錢,用以彌補公共財政的不足,可以理解。包括希望工程,如果不靠民間力量的支持,很多孩子要失學。”
但對于官辦慈善組織在今天仍然存在,徐永光表達了不同意見,他由郭美美事件為何會引起社會強烈不滿的角度分析說:“為什么郭美美一個微博能毀了紅十字會百年老店,實際上這是公眾一種不滿情緒的宣泄,不滿什么呢?就是不滿慈善的官民不分。慈善的本性應該是民間的,但在中國,現在政府那么有錢了,仍然把慈善作為第二稅源,官辦慈善組織用權力做靠山,政府通過官辦慈善組織向民間籌錢,彌補公共財政投入不足,對于今天的中國慈善事業,這是在毀掉慈善,在傷害公眾的慈善熱情。”
美林全球財富管理發布的亞太區財富報告顯示:中國內地富人53.5萬人,全球排名第四,這些人士的資產42%投向股票市場。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有關數據顯示,內地最富裕的10%人15占有全國財富的45%;而最貧窮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財富僅為1.4%。社會財富結構堪憂。
民政部原慈善與社會救助管理司司長、現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談及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時,再次把焦點集中在了中國財富的“金字塔”頂端。
王振耀說,中國面臨的貧富矛盾在其他國家也同樣發生過,比如美國。美國解決矛盾的方式是許多大企業家站出來做慈善,他們出錢建大學,成立公益項目,用這種方式改變了國家的社會結構,從而幫助社會實現了穩定,建立起一個新型的社會機制。
“跟美國的富豪比,中國有些富豪對社會的擔當還遠遠不夠。我覺得富人可以在公益慈善方面做出更多表率和行動,帶動全社會在慈善觀念和行動上的轉型。企業家只要承擔起社會責任,大量的企業家形成一種風氣,整個社會的轉型就會加速推進。”王振耀說。
聯和運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樹新表示,中國新一代企業家必須理解慈善不再僅是捐錢,更不是一個新的明星符號。企業家做慈善應更持續、系統和專業。“企業家必須要找到對應其思維的商業模型,在今天來看,就是支持中國草根NGO(民間公益組織)的成長。”
第一題:根據“材料3”,概述我國社會財富分配現狀。(20分)
要求:概括全面,表述簡明。不超過200字。
第二題:根據“材料6”,提出縮小中國行業收入差距的對策建議。(30分)
要求:對策建議合理可行,語言精練。不超過350字。
第三題:結合“給定材料”,圍繞“社會財富分配”寫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參考“給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
(2)觀點明確,聯系實際,分析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3)800~1000字。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