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4 頁:參考解析 |
【材料6】
2013年3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在北京新聞大廈的議案發布會上,痛批當下行政審批太難。宗慶后在《關于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加強事后監管的建議》中提出,要徹底取消不必要的審批制度,完善備案制度;完善監管體系和制度,加強事后監管。
宗慶后表示:“加快審批速度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面,但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實質。我認為造房子的話只要有規劃了,這個地方應該造什么、是否符合規劃要求要審批一下,但有的東西我認為沒有必要去審批。例如工廠的生產線.調換一個品種也要重新審批。”
“現在的審批很麻煩。監管也沒有到位。這里面還牽扯到很多問題,包括腐敗。”宗慶后說,“現在審批放在國家發改委或各個部委.國家用少量的人就能管得了全國。為什么產生‘跑部錢進,現象?因為要來審批項目。我認為這個是影響我們國家經濟發展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造成我們國家一些腐敗現象的大問題。”
為什么可能產生腐敗?宗慶后解釋:“審批制度一多,容易造成腐敗。你做一件事要經過他審批.他不給你批,你賄賂他才給你批。目前來講,應該降低政府開支,讓政府少收點,給老百姓多分點。”
【材料7】
在中共十八大召開以來的一段時間里.中共新一屆領導集體在中國政壇吹起一股股新風——實施“八項規定”,掃除黨內“四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強力懲治腐敗行為等。
綜合受訪分析人士的觀點.今后,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基本路徑很可能是: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為突破口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以政府職能轉變為突破口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推進整個政治體制改革.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則是整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并以黨內民主的發展帶動人民民主的發展。
【材料8】
村務公開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內容,是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有效形式。近幾年來,S市結合山區實際。探索總結并全面實施“1+4+X”黨務村務公開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村基層黨務村務公開“形式單一、內容不實、范圍不廣”的問題,激活了廣大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切實維護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民主權益。改善了黨群干群關系,推進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促進了和諧新農村建設。
“1+4+X”黨務村務公開模式的有效運作.主要依靠如下做法:
統一標準,嚴格規范運行。對“1+4+X”模式中“1”、“4”、“X”三個要素分別提出規范性要求。“1”就是各村每年至少抓好一個以上的綜合性“黨務村務公開日”活動:“4”就是各村每年至少辦好4期村務公開欄,即一季一期;“X”就是各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大膽創新公開的有效形式。
示范引領。促進全面提高。在推行“黨務村務公開日”制度時。S市選擇6個村作為試點,從市紀委、市民政局、市經管局等單位抽調業務熟悉的人員,組成工作專班,巡回指導試點村開展“黨務村務公開日”活動。
健全機制,推動工作落實。S市著力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制、檢查考評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確保黨務村務公開健康規范運行。
從實踐效果來看,“1+4+X”黨務村務公開模式的實施,還了干部清白、給了老百姓明白,解決了干群之間的“信任危機”;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村干部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決了大量的民生問題;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健康發展。
【材料9】
新一屆中央政府組建以來,重點抓了行政體制改革。站在整體的發展角度來講,行政職能改革或者行政體制改革要想進一步進行,還需要從以下方面加大力度:首先,公共治理模式的轉變與政府結構的優化;其次,公共權力的運行和控制;最后,官員選拔過程中,公眾發揮作用這個制度性的提升。
同時.要想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進而帶動全面的深化改革,最關鍵的是,黨自身的建設能不能為改革提供堅強有力的保證。
十八大已經提出了非常明確的指向,即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要想做好黨建工作關鍵是摸清黨建的發展規律。一方面要探索黨建的發展規律,讓黨更加符合社會的發展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執政能力。另一方面,要從嚴治黨,把黨員管好,把黨組織管好,避免我們黨執政的權力化。
此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時還強調,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特別在推進辦法中指出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的方式。這為政府職能的轉變、加快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指明了方向。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至少有這么幾點要把握:第一,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為著陸點。政府管理的有形之手和市場培育和發展的無形之手,這兩只手結合起來。第二,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政府職能轉變,特別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應該是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強化政府的服務功能,提高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體系和財政保障能力。第三,需要加強和創新政府對社會管理的職能,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以達到科學的宏觀管理、有效的政府治理。
【材料10】
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在“第二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上說.認為中國的改革主要是經濟體制改革.至今沒有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觀點是錯誤的。20多年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就。
李君如說.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通過選舉和協商兩種形式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治體制。通過政治改革。完善這樣的民主政治制度。將是中國民主政治的走勢。
30多年來,我們所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正是這樣做的。例如,在選舉辦法方面,逐步推行差額制、基層直選,人大代表按城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在保障人民民主權利方面。逐步擴大基層群眾自治的范圍,建立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擴大黨員和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方面的作用;在干部選拔任用方面,逐步實行領導干部職務的任期制、述職述廉制、問責制、經濟責任審計制、辭職制和用人失察失誤責任追究制,完善重要干部任免的決定程序:在加強權力的相互制約與協調方面,逐步加強人大常委會制度,建立巡視制度,健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質詢制度,推行政務公開制度,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在行政管理體制方面,逐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實行大部門體制.等等。
以上事實說明,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既借鑒了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沒有背離社會主義民主的性質和脫離中國的實際情況。之所以能做到這些.正是由于我們在改革中始終堅持了黨的領導。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