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定資料
給定資料1:
A市南部兩個鄉鎮為招商引資,和一家畜牧企業簽訂了投資協議書,并和農民簽訂了上千畝的土地征用合同,用來創辦生豬養殖基地及配套設施等。然而,2018年這家畜牧企業經營跟不上,無力支付土地租賃租金,表層土壤還遭到破壞。村民張海村說,早知道這樣,就不簽租賃合同,現在租金拿不到,地也種不了。
而在A市市區周邊的幾個鄉鎮,有別于有些地區企業老板直接與農戶進行土地流轉的簽約模式,而是采取政府背景的公司從農民手中流轉土地然后轉包給各類資本承包種植的模式。由于外地老板經營不善和對風險預估不足,這種模式給當地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政府因此背上沉重包袱。
作為當地農業局下屬企業,一家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當地大量土地流轉的實施平臺。公司廖姓負責人介紹,前幾年是當地土地流轉的高峰期,很多老板過來種植甘蔗,大約流轉了6萬畝土地。但由于甘蔗行情不好等原因,許多老板“跑路”,這些“跑路”老板流轉的土地加起來有上萬畝!盃攤子留給了地方政府,現在都是政府支付農戶的土地租金”。
“每畝土地租金約1000元,目前幾萬畝土地的租金需要政府來承擔。對一個市級行政單位來說,每年籌集幾千萬元來給農民支付租金并不容易!绷涡肇撠熑吮硎荆趬毫χ轮缓迷趧e的地方挪借資金,雖然知道這是違規的,但也沒更好的辦法。現在,政府低聲下氣地求老板給錢,法律手段也都用上了,但效果也不明顯。現在都是財政在撐著,東挪西借,已經墊了很多錢。
基層干部反映,由于相關政策與管理措施不完善,目前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處于“無序化”狀態,頻繁發生的糾紛增加了農村社會不穩定因素。
在B市的一個村子,聽說記者過來采訪,不少村民立即圍過來!吧弦荒甑淖饨鸬侥壳盀橹挂环皱X都沒有,還不知道能不能給。2018年甘蔗開榨已經20天了,但是公司什么說法都沒有。我們按照合同辦事,他們卻不按照這個來。”有村干部表示,流轉土地是政府動員的,2017年的租金也一直沒拿到,村民意見很大。
目前,B市只有70%的縣市區建立了縣級土地流轉交易有形市場,還有30%的縣市區尚未建立,部分交易市場管理欠規范,大多數沒有規范的資料檔案室,土地流轉資料保存不全。還有一些地方土地流轉交易只是民間行為,不在交易場所交易,交易程序也有點不規范,給土地承包關系長期穩定帶來隱患。
市農委經管站劉站長說,目前農村土地經營權流出方比較多元,有的是鄉鎮組織流轉,有的是以村組為單位組織流轉,有的是由農戶自發流轉,還有少數是由縣(市)涉農部門或由中介機構組織流轉,五花八門,操作時不看對象、沒門檻、不講程序、不守規矩,隨意性很大,流轉雙方不履行合同的現象很普遍,容易引發糾紛。
“土地流轉不夠規范,部分土地經營權流轉都沒簽書面合同或只有口頭協議。即使簽訂了書面合同,條款也比較簡單,對權利、義務規定不夠明確,難以保障流轉雙方尤其是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農民的權益!眲⒄鹃L表示。
相關部門在C市調查時發現,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后,有很大一部分從事的并不是糧食生產,而是選擇種植一些經濟效益較高的農作物。農村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后,有些企業基于生產效益的考慮,可能會放棄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的生產,轉而從事水產養殖、水果蔬菜、苗木花卉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擠占種糧面積,導致主糧產量下降。
市農業局一位干部表示,由于糧食價格較低,全省土地流轉價格相對較高,如果流入方選擇種糧,按水稻種植兩季畝產1600斤和1.35元/斤的最低收購價計算,每畝收入才2160元,除去人工、成本、生產資源等因素,種糧利潤很少甚至虧本。因此,大多數流轉企業選擇種植效益更高的其他經濟作物或水產養殖,致使主糧種植面積大幅下降。
部分基層干部還反映,由于種糧的比較效益低,糧補等都是直補給承包農戶,而搞其他種養業或經濟項目開發效益普遍要高,一些工商企業和大戶借土地經營權流轉之名,擅自將農田“非糧化”,改成養殖場、花木基地、農家樂、私人會所等,甚至打“擦邊球”,“以租代征”,搞工商項目開發。
有關專家表示:“一些農戶因為土地不流轉或拋荒都能得到糧補,土地不愿意流轉或拋荒的現象比較常見,糧食補貼政策在一些地方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給定資料2:
推進精準脫貧攻堅、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不僅需要人力、物力、財力的持續投入,更需要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堅持內因與外因相結合,通過自身“造血”鞏固“輸血”的成果。
在扶貧工作一線,也有干部反映少數貧困戶甘為“懶漢”,甚至以當“懶漢”為榮,進而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也導致基層干部群眾的強烈不滿。
在A村調研的過程中,結合幫扶干部和該村群眾的描述,我們聽到兩個“懶漢”的“事跡”。
甲:貧困戶戶主40歲,在享受了精準扶貧政策后,每月“等靠要”政策扶助。每逢集日,還喜歡買酒喝,以打撲克牌等方式聚眾小額賭博。幫扶干部督促其勤奮工作,他反而說“我要是太勤奮了,我很快就脫貧了,那我明年就拿不到這個貧困戶指標了,脫貧了就沒人管我了,我寧可就這么窮著”。
乙:貧困戶為獨居老人,無子女,現年62歲,之前靠上山挖草藥為生,種了些口糧田。但是在享受政策之后,不再挖草藥,口糧田也撂了荒,還在村民面前炫耀“你們看看我多好,什么都不用干還有人養”。
當我們從基層干部口中聽到這些“事跡”時,確實感到很震撼,這部分人的行為在群眾中造成了很壞的示范效應,甚至助推了一種“貧困光榮、懶惰有理”的文化。這些極富故事性又極有沖擊力的個案顛覆了我們以往對窮苦農民淳樸善良的認知,結合“新聞報道”中的現象,很容易給我們造成一種扶貧政策“養懶漢”很普遍的印象。
大多數人在提起“養懶漢”現象時,都將其歸因于貧困戶的個人問題,“好吃懶做”“不可理喻”“刁民”這些標簽被貼到這部分貧困戶身上。我們不得不承認,貧困戶的個人覺悟和素質,確實對滋生“養懶漢”現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懶漢”的出現不僅僅是貧困戶自身的主觀原因造成的。
少數幫扶干部把精準扶貧變成了精準救濟,把帶動貧困戶脫貧異化為給貧困戶送錢送物、落實保障政策。對于“兩不愁三保障”這樣的較易落實的“底線援助”積極完成,對于“產業扶貧”“就業脫貧”這樣的需要花費一定時間精力的幫扶政策,或是有心無力,或是消極應付。沒有做到“扶”與“幫”相結合、“造血”與“輸血”并重,久而久之,給了貧困戶一種“天上掉餡餅”的錯覺。
還有一件事也值得我們思考。某村干部反映,某戶貧困戶自身惰性較強,在享受政策照顧后更不愿意從事生產勞動,還經常借口其他人得到了比他更優越的政策照顧,去村委會“要補助指標”,威脅村干部若不如其所愿“就在有督查組來的時候跟他們說,我什么都沒得到,讓上級檢查的看看你們是怎么做工作的!”為了完成考核指標,避免在“省檢”“市檢”的時候他真的跑來搗亂,村干部一再妥協,這更刺激了他好逸惡勞、伸手要錢的習性。這起事件本身不得不說是一場鬧劇,但其中折射出在頻繁的督查、檢查、暗訪之下,尤其是在扶貧工作有著“一票否決”的威懾下,貧困戶和幫扶干部的心態同時發生的異化。
此外,“懶漢”的形成離不開一個大的環境,那就是村莊公共性的瓦解,村民的生活越來越私人化。村莊公共性瓦解的直接后果就是村民的行為越來越注重個體取向,而非群體取向,越來越不顧他人的眼光。正因為如此,“懶漢”不必理會因自己的好吃懶做帶來的不利的公共輿論,反正這些輿論不會給他帶來什么壓力。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同樣是X鄉,人口規模差不多的A村和G村的情況大不一樣,A村的懶漢有6個,G村的“養懶漢”現象卻很少乃至沒有。A村是個雜姓村,G村是個單姓村,村落中的宗族文化相對濃厚,村支書還是宗族內很有權威的人物。G村也有精準扶貧戶,但是很少聽到在享受精準扶貧政策后就不愿勞作,乃至“揮霍”補助款的。這是因為G村內部有一定的公共規范,也有一個眾人信服的公共權威,精準扶貧戶如果要蛻變成“懶漢”,不但要承受極大的輿論壓力,還要背負道德上的罵名,“在家族內都抬不起頭來”。
當然,我們不是提倡“宗族治村”,更不是提倡弘揚宗族文化,而是要說明,在公共性較強的村莊,具有一定組織動員能力的村莊,村莊的公共輿論對村民有一定的威懾力,村民對村莊共同體有一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村民的自律性也更強,“養懶漢”現象出現的概率更低。
我們應該明白,扶貧工作中的“養懶漢”現象畢竟是少數,不能因為少數不良現象的存在就改弦更張,乃至部分極端觀點提出“凡是懶漢,一律不享受政策”,貧困戶畢竟是弱勢群體,各貧困戶的致貧原因也復雜多樣,即便個別貧困戶在品行上離我們的理想預期尚有差距,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剝奪其最基本的生存發展權利。任何政策的施行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對于一項政策施行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我們要找出新的辦法予以解決。
給定資料3:
農村危房改造是幫助貧困農戶實現“安居夢”的一大惠民工程。但這項政策在基層執行過程中存在大量的問題,下面是某縣當地論壇中一些網友的說法:
A:縣里的網上查詢公開系統中沒有資金發放情況這一項,鎮里也沒有進行政務公開,村務公開更是走形式。這樣一來,勢必產生大量漏洞。到底什么人該享受,補助標準是多少,補給了什么人,人們不得而知,也無法監督。如此一來,就給執行這項政策的干部極大的操作空間,想給誰就給誰,想給多少就給多少。
B:我打報告申請危房改造資金好幾年了,自己建好了房,但村干部一直不給我補助資金指標,直到過年送了6只雞、兩條煙,村干部才給了我一個指標。錢到手后,村干部還要2000元的“勞務費”才罷休。
C:我們村有一戶低保戶,去年建了房,向村干部申請指標,送了禮,請吃了飯,村干部答應給她指標。她本可得到兩萬元補助,但村干部開出一個條件,就是只給她補助6000元,其余的補助資金要買村干部家的建筑材料。她苦苦哀求,說她已建了房,急需危房改造資金付工費和材料費,希望能得到全部補助款,因此沒有同意村干部開出的條件,結果村干部硬是沒給她指標。鎮里有多余指標,也沒有給急用錢的低保戶一個指標。
D:去年7月份,我家唯一的住房被拆了。拆房的時候說的是拆舊房建新房,但這是我們住的房子啊,我們不同意拆。然后他們就強行拆我們的,開挖機來挖,堵都堵不住。房間里還有好多東西,都全部埋掉了。在我們村,這種情況的不止我家這一戶。村頭老曹家也是這樣,他前一陣子因為腳傷,在醫院花了9萬多,經濟壓力原本就不小。家里唯一的住房被拆后,又不得不在外租房住,光房租每月就要400多,此外,還增加了水費、煤氣費等開支,林林總總加起來,每個月起碼要增加800多元的開支。
E:我常年在外地打工,只有逢年過節才回家。去年中秋節回了一趟家,卻發現村里的老房子被拆了,房子里面的東西也沒了。而在此之前他沒有收到任何書面或口頭的通知,我去村委會詢問怎么回事,卻被告知,我家房子屬于長期無人居住的危舊“空心房”,按規定予以拆除。拆后,建新房的事卻至今沒有下文,原來房子里的家具也無處安放,有的露天放在外面,有的放在山上空地上,蓋幾塊牛毛氈遮風擋雨,小雨還勉強,大雨根本擋不住,還是會淋濕。
F:市里規定,對“拆三房”(空心房、危舊房、違章房)工作考核排名前100名的行政村,最高可獎勵20萬元,而排在后100名的,則罰款10萬元。這么一來,各鄉鎮政府村委會肯定會積極拆房,管你是不是“三房”,先拆了再說。
G:唉!房子剛建好倆月就出現了大面積的裂紋,還有嚴重的滲水問題。一直都沒敢住,給鎮政府反映好多次了,他們也不來維修,房子建好后,也沒有相關部門來驗收。原本是國家給我們農民的福利,現如今已經變成放柴火的倉庫了。
給定資料4: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重點要發揮人才的支撐作用。外面的人才需要引進、吸引,而從本地走出去的人才,更有理由留住及喚回。這些有文化、見過世面的人才,擁有一般村民沒有的經濟、社會和智力資源,在鄉村社會威望高,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強。充分發揮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必將助力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走出寬闊的鄉村振興之路。
W縣16萬在外務工人員,最近幾天收到了由縣委書記、縣長共同署名的返鄉就業邀請信。這封信不但有明明白白的返鄉就業政策介紹,還有情真意切的呼喚;不但有實實在在的崗位供選擇,更有親情的感召。“年初外出年尾回,妻兒老小盼親歸……”W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達15.92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4.7%,占全縣勞動力人口的45%,留下10多萬個留守家庭和近2.5萬名留守兒童。近年來,隨著大企業、大項目不斷入駐,W縣就業崗位更加豐富,僅開發區和產業園就有各類企業近700家,已吸納8萬余人就業;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交通路網全面提升,公共服務基本覆蓋,生活環境煥然一新。信中還說到了留在家鄉就業的諸多好處,如:與在外打工相比,實際收入更實惠,生活成本更低,一家人團聚可以更好地照顧孩子和父母等。這封信在當地媒體及朋友圈中迅速傳播,引起了極大反響。春節剛過,已有2500余人到該縣各類企業應聘,其中1300多人簽訂了意向就業協議,860多人已上崗。
據調查顯示,2018年,我國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人數約800萬人。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某研究中心萬主任看來,過去由農村到城市的單向流動格局已開始發生改變!斑@是中國城鄉結構調整的過程。要吸引更多人回鄉、下鄉創業,除了要有產業,還要有‘情感引力’!比f主任說。
近期,S縣組織35名本地籍重點高校大學生開展“桑梓情深·放飛夢想”家鄉行活動。縣委書記說,縣里每年都有數百位學子考入本科院校,這對家鄉而言是一筆寶貴財富。一方面,鄉親們樂見他們走出大山,在更廣闊的天地展翅高飛;另一方面,也期待著有朝一日,這些青年才俊愿意回歸故里,發揮專長,干事創業。他寄語學子們:“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份桑梓之情,關注家鄉、關心家鄉、關愛家鄉,跟家鄉的聯系不要斷,對家鄉的感情不要淡,回饋家鄉的心意不要變。家鄉為你們而驕傲,也請你們努力成為家鄉的驕傲!”縣委書記說,家鄉對在外的學子,除了提供良好的環境,一定要打好情感牌,讓他們樂于回鄉貢獻才智。
作答要求
一、請歸納概括“給定資料1”中三市在土地流轉方面存在的問題。
要求:緊扣資料,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
二、談談“養懶漢”這一概念在“給定資料2”中的含義。
要求:分析透徹,見解深刻,條理清楚,不超過300字。
三、請就“給定資料3”中反映的問題,提出做好危房改造工作的建議。
要求:
(1)作答準確,內容全面;
(2)有針對性,有可行性;
(3)不超過350字。
四、“給定資料4”中,W縣的縣委書記、縣長聯名給16萬在外務工人員發出了返鄉就業邀請信。如果你是該縣縣委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請聯系實際,擬寫該邀請信。
要求:
(1)內容完整,條理清晰;
(2)結構嚴謹,語言流暢;
(3)情感真摯,有感染力;
(4)字數在8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一、請歸納概括“給定資料1”中三市在土地流轉方面存在的問題。
要求:緊扣資料,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一是涉農項目爛尾。企業經營不善,無力支付土地租金,且破壞了土壤,損害農民利益;老板跑路,租金由政府承擔,財政負擔過重。
二是土地流轉不規范。交易市場不完善、管理欠規范,流出方式多元,糾紛頻發,影響社會穩定。
三是“非糧化”現象頻出。多數企業選擇種植經濟作物、水產養殖或工商項目開發等,致使主糧種植面積大幅下降;無差別糧補,導致土地拋荒。
二、談談“養懶漢”這一概念在“給定資料2”中的含義。
要求:分析透徹,見解深刻,條理清楚,不超過300字。
【參考答案】
“養懶漢”是指貧困戶不愿脫貧,靠政府發放救濟過活的現象!梆B懶漢”形成了很壞的示范效應,破壞了農民的形象,也影響了扶貧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完成。這種現象的出現固然與懶漢個人的覺悟和素質有關,但還有三項原因:一是少數幫扶干部的工作方式不當,以送錢送物等“底線保障”為主,助長懶漢“等靠要”思想;二是存在頻繁的檢查和各類考核指標,且“一票否決”制度過于死板,導致懶漢要挾幫扶干部;三是村莊公共性的瓦解使村民的行為越來越注重個體取向,不再在乎對自己不利的公共輿論。對此,我們不能因為少數不良現象的存在就改弦更張,更不能因此剝奪其最基本的生存發展權利,而應針對新問題尋找新的解決辦法。
三、請就“給定資料3”中反映的問題,提出做好危房改造工作的建議。
要求:
(1)作答準確,內容全面;
(2)有針對性,有可行性;
(3)不超過350字。
【參考答案】
一是加強政務公開工作。各級政府要將資金發放、補助對象、補助標準和指標等情況通過網絡、政務公開等渠道進行公開公示,保障群眾知情權。
二是加大監管力度。嚴格監督并懲處相關干部的吃拿卡要行為和未經當事人許可的強拆行為,讓危改指標真正用在有需要的群眾身上,保障其切身利益。
三是做好拆后保障工作。出臺過渡安置方案,為拆房群眾提供必要的過渡安置房、過渡安置費等,保障其基本的生活和財產安全。
四是取消不當考核標準。領導干部應樹立正確的業績觀,制定合理的考核標準,不以單純的拆房量來考核鄉鎮村委的業績。
五是嚴把新房質量關。為群眾建造合格的新房,相關部門按時驗收,如有質量問題應及時維修整改或重建。
四、“給定資料4”中,W縣的縣委書記、縣長聯名給16萬在外務工人員發出了返鄉就業邀請信。如果你是該縣縣委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請聯系實際,擬寫該邀請信。(40分)
要求:
(1)內容完整,條理清晰;
(2)結構嚴謹,語言流暢;
(3)情感真摯,有感染力;
(4)字數在800字左右。
【參考例文】
回歸故土 共建鄉梓
各位鄉親:
大家好!在這美好時節,鎮政府代表家鄉人民向你們捎去最真誠的祝福。在外,你們是奮戰在各行各業的精英和楷模;在家鄉,你們則是鄉親父老的驕傲和榜樣。如今,鄉村振興戰略正如火如荼地推進,我鎮亦致力于新農村建設。為建設家鄉,現誠邀大家返鄉,共同助力家鄉發展。
家鄉有著優越的創業環境。近年來,我市出臺各項返鄉就業政策,從給予相應補貼,到提供項目信息、科學技術等,為大家返鄉創業提供服務。另外,大企業、大項目不斷入駐,也為家鄉增添了活力和機遇。如今就業崗位豐富,僅開發區和產業園就有各類企業近700家,已經吸納8萬余人就業。大家返鄉就業,實際收入更實惠,生活成本更低。
家鄉有著親人的守候期盼。當初,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大家放棄了大量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但每到春節來臨,家人都期盼著你們的回歸與陪伴,憧憬著團圓的美好與幸福。而回鄉發展在為家鄉帶來活力的同時,也能夠擁有更多陪伴家人的時間,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顧大局而不舍小家。
家鄉有著寬松的生活節奏。生活在都市,快節奏的生活固然獲得些許優勢,但也勢必會使生活中的其他樂趣被忽視和遺漏,甚至損害身心健康。近年來,我鎮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路網全面提升,公共服務基本覆蓋,生活環境煥然一新;貧w桑梓,可以享受舒適寬松的生活節奏,感受鄉村的古樸和恬靜,緩解多年來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品味生活的美好。
家鄉的繁榮富足、政通人和是每位××鎮人的共同心愿,家鄉殷切期望你們回歸故里,我們攜手共進、全力以赴,為建設生活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
W縣政府
××年××月××日
相關推薦:
2021年公務員成績查詢時間 | 分數線 | 公務員面試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