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考試吧論壇 Exam8視線 考試商城 網絡課程 模擬考試 考友錄 實用文檔 求職招聘 論文下載 | ||
![]() |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訓 | 在職研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 法律碩士 | MBA考試 MPA考試 | 中科院 |
|
![]() |
四六級 | 職稱英語 | 商務英語 | 公共英語 | 托福 | 雅思 | 專四專八 | 口譯筆譯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語 | 成人英語三級 | 申碩英語 | 攻碩英語 | 職稱日語 | 日語學習 | 法語 | 德語 | 韓語 |
|
![]() |
計算機等級考試 | 軟件水平考試 | 職稱計算機 | 微軟認證 | 思科認證 | Oracle認證 | Linux認證 華為認證 | Java認證 |
|
![]() |
公務員 | 報關員 | 銀行從業資格 | 證券從業資格 | 期貨從業資格 | 司法考試 | 法律顧問 | 導游資格 報檢員 | 教師資格 | 社會工作者 | 外銷員 | 國際商務師 | 跟單員 | 單證員 | 物流師 | 價格鑒證師 人力資源 | 管理咨詢師考試 | 秘書資格 | 心理咨詢師考試 | 出版專業資格 | 廣告師職業水平 駕駛員 | 網絡編輯 |
|
![]() |
衛生資格 | 執業醫師 | 執業藥師 | 執業護士 | |
![]()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證) | 經濟師 | 會計職稱 | 注冊會計師 | 審計師 | 注冊稅務師 注冊資產評估師 | 高級會計師 | ACCA | 統計師 | 精算師 | 理財規劃師 | 國際內審師 |
|
![]() |
一級建造師 | 二級建造師 | 造價工程師 | 造價員 | 咨詢工程師 | 監理工程師 | 安全工程師 質量工程師 | 物業管理師 | 招標師 | 結構工程師 | 建筑師 | 房地產估價師 | 土地估價師 | 巖土師 設備監理師 | 房地產經紀人 | 投資項目管理師 | 土地登記代理人 | 環境影響評價師 | 環保工程師 城市規劃師 | 公路監理師 | 公路造價師 | 安全評價師 | 電氣工程師 | 注冊測繪師 | 注冊計量師 |
|
![]() |
繽紛校園 | 實用文檔 | 英語學習 | 作文大全 | 求職招聘 | 論文下載 | 訪談 | 游戲 |
【社會問題的背景】
(1)從2010年10月1日起,上海市開始實施柔性延遲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延遲年齡男性一般不超過65周歲,女性一般不超過60周歲。這似可視為中國城市應對老齡化問題的一種舉措。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在發布的《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0/2011》中透露,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現加速發展態勢;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到2050年,社會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
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69億,并以每年800萬的速度在增加。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剛過1000美元,與發達國家大多在人均GDP達5000至1萬美元時進入老齡化社會相比,“未富先老”特征顯著。面對來勢兇猛的老齡化問題,科學認識并沉著應對“未富先老”,事關發展大局。
上世紀70年代末始,我國從人口基數過大、增速過快的國情出發,確立了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核心內容是實行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按照規定特殊情況除外)。計劃生育政策也被形象地簡化為獨生子女政策。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30多年讓中國少生4億多人,相當于西歐的總人口。這對于減少貧困人口,全面實現小康,緩和人口資源環境間矛盾,拓展可持續發展空間,發揮了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由于人口自然出生率被控制在較低水平和人均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口比例呈現上升趨勢。有人按當前人口增長情況推算,2009年是七八個中國人養一個老人,到2050年時,大約不到三個人就要養一個老人。這個說法很直觀,把能否養得起的問號形象地擺在人們面前。
(2)日本《追求》雙周刊近日稱,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個步入“老齡社會”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將面臨著“未富先老”人口老齡化等諸多問題。
北京市老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從1990年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據預測,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將達到350萬人,到2050年,將上升到650萬;上海社科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預測,上海市老齡化高峰將出現在21世紀30年代,將在500萬以上;天津市人口老齡化程度僅次于北京、上海,據預測,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73萬,2030年達到330萬。
根據聯合國最新的人口數據預測,201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將達到12%,2011年以后的30年里,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將年均增長16.55%,2040年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將達28%左右。
(3)中國社科院最近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人口紅利”制造了中國奇跡。最近30年來,中國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價勞動力大軍,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經濟奇跡,勞動力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6.8%。報告還顯示,中國正在由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時代轉變。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張建明坦言,中國“人口紅利”10年后進入“關窗期”。我國大中城市將面臨著老年人口數量劇增、年輕人口數量大幅度下降、撫養率比例增加、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等一系列問題,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城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面對人口紅利在中國發展作用中的日趨消失,有關專家則認為這也可能為中國提供一個實現更平衡和更持久增長的契機。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博士傅勇認為,老齡化迫使我們建立一個更加合理的、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從現收現付養老保障制度向完全個人積累制度過渡。為了支撐這個過渡,需要把農村轉移勞動力納入新的保障體系,提高當前保障基金的繳費水平,這無疑為政策變遷提供了激勵。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所長蔡昉說,人口紅利終究是要消失的,現在最發達的國家已經沒有我們所討論的人口紅利。人口紅利的消失其實是好事,經濟增長的源泉不應僅依靠人口紅利。
(4)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近日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關注老齡化問題,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老年人能夠享受到應有的各種權益。在養老保險方面,快速推進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同時,在全國推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為農業人口提供社會化的養老保險,今年將繼續擴大試點的范圍。
以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為目標,加快推進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目前我國已有28個省份建立省級統籌制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也頒布了《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
我國積極倡導形成政府主導,市場化、社會化、多層次的老齡產業和老齡服務業的發展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積極參與、共同發展,逐步形成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力量興辦,企業或機構按市場化的要求自主管理的體制和運行機制。據南開大學的李建民教授預測,目前我國老年人的消費總需求約為1萬億元,2050年左右,我國老齡市場的消費需求將達到5萬億元。
為了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發展老齡事業,政府正在制定養老保險法、醫療保險法、社會救濟法、家庭贍養法、社會服務法、老人住宅法和老年人福利法等專項涉老法律、法規。提高退休年齡,以降低老年人口贍養率、減輕養老金發放壓力的思路,最近也被一些人提出。
【核心觀點】
(1)其實,嚴格來看,中國人口問題集中體現為兩對矛盾:一是人口數量過多與資源環境壓力過大的矛盾,一是人口老齡化嚴重與新生人口相對減少的矛盾。前者導致人口數量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瓶頸,后者導致人口結構不合理,未富先老,養老難問題比較突出。從全局和長遠來看,前一對矛盾是主要矛盾,決定著中國人口問題的發展走向;后一對矛盾是次要矛盾,是階段性表現,當人口數量拐點出現之后,老齡人口比例有望逐步下降,與中低齡人口形成較為合理的比例。
(2)有人可能會問戴斌老師,如果中國老齡化問題嚴重,是否應該取消計劃生育政策?誠然,目前以老齡化加劇為主要特征的人口結構問題,凸顯了社會養老保障體系薄弱,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加大財政投入,健全社保體制,開辟多種途徑都是綜合解決養老難題的有效辦法。唯獨,這里絕對不能懷疑動搖對“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堅持,不僅于解決養老問題無補,反而會讓中國人口問題雪上加霜,愈發復雜,解決的時間更長,付出的代價更大。因為中國的“人口基數很大”,老齡化不可怕,可怕的是還“沒有富裕起來”就遇到了“富裕國家”所面對的老齡化問題。
本來,大城市完全可以輕輕松松地通過戶籍改革、吸納外來人口延緩老齡化,但是,目前大城市普遍在這個問題上小心翼翼。當然,單靠城市戶籍開放延緩老齡化進程,實際上只是局部解決問題,是在挖別人的肉被自己的瘡。未富先老是整個中國的問題,不是哪個城市的局部問題。所以中宜教育戴斌老師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全面地重新審視我們的計劃生育政策。有些地區需要繼續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而部分地區可能需要適當鼓勵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由獨生子女夫婦所享受的“第二胎生育”。
(3)解決老齡化危機,核心都是增加“社會生產人口”:一是延長退休和領取退休金的年齡,該措施能夠直接增加生產人口,從事財富生產活動,緩解老齡化危機。這個措施在今天就業難的情況下不能貿然推出,但應該開始積極地著手研究,有備無患。二是積極引入外來年輕勞工,能夠直接增加生產人口,解決老齡化的燃眉之急。對于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這方面也有“優先權”。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