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像揮之不去的陰霾一樣,總是若隱若現地籠罩在我們這個發展中大國的上空。雖然現在大多數的人都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但是一些從貧困地區發出來的信息仍時不時地刺痛著人們的神經。比如貧困山區每天靠黃豆燜飯度日的小孩子,比如生了病無錢醫治甚至只能回家等死的貧困農民。更讓人們憂慮的是,貧困地區交通不便,信息滯后。不為人們所知的事情還太多太多,或許有些貧困人口正經歷著更多的苦難,卻連發出聲音的機會都沒有。
面對貧困問題,僅僅痛心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冷靜下來思考我國貧困人口眾多,貧困無法徹底減除的原因。我國的人口多、基數大、底子薄,這樣的歷史基礎是無法否認的,但跟我國近些年來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建設突飛猛進的現狀相比,我們的扶貧工作顯然做得是非常不到位的。扶貧工作過程中偶爾曝出的貪腐丑聞,反映出我國扶貧工作體系的不完善,給了不法官員以可乘之機。一旦扶貧款項被貪污、挪用或者濫用,就意味著相應的貧困人群無法得到救助。除少數貪腐問題外,扶貧工作中還存在著扶貧工作方法的問題。我國有句古話叫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我國的扶貧工作中常常出現的就是直接以錢、糧的方式扶貧,不能解決貧困人口貧困的根源,所以在國家幫助他們脫貧之后仍然會有一部分人返貧。正因為我國的扶貧工作中存在這些問題,所以總有一些貧困人群在國家一次次的扶貧行動中被“落”下來,使得這么多年困擾我國的貧困問題始終無法得到徹底的解決。
要想徹底減除我國的貧困問題,第一是必須建立完善的扶貧機制,確保國家扶貧款項能夠切實地用在扶貧工作上,相應的救濟財物能夠發放到貧困人口手中。第二是要弄清楚貧困人口貧困的根源,采取有針對性的扶貧辦法,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徹底消除貧困問題的途徑。貧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自然條件惡劣,農業生產條件差,資源匱乏;二是交通不便,信息滯后,與外界交流困難;三是缺乏社會保障,無法抵御疾病、天災等風險。在進行扶貧工作時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的貧困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解決辦法。令人欣慰的是,我國很多地區都已經在扶貧工作上采取了創新的機制和辦法,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比如我國云南地區采取的小額扶貧信貸,促進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我國廣東省采取的“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扶貧辦法,使得扶貧干部能夠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的扶貧對象進行幫助,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貴州省根據當地生態環境惡劣的特點,采取了改善生態環境,發展人工草場,促進畜牧業的辦法進行扶貧,徹底改善了當地的農業生產環境,帶動當地農民發家致富。
減除貧困,不僅僅需要國家在扶貧工作上的完善,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給予貧困人口關懷和幫助,消除對貧困的歧視,減少貧困人口由于被歧視、絕望等各種心理因素造成的頹廢、消極現象,才能使他們內心產生脫貧的動力,國家的扶貧工作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我國才能夠盡快地徹底消除貧困現象。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為減除貧困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