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是平等的,大部分網友是理性的,能夠平和地參與討論,因此政府也不能老是高高在上。如果在網絡上想擺一點官架子,想著如何教育網友的話,注定是要失敗的。
一個市民在上班途中發現窨井蓋沒有蓋、路燈沒有關,他會跑到政府相關部門去說嗎?多數人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是鼠標一點,一分鐘不到,網友就可以將訴求、意見表達出來,政府部門看到后即可解決。
今年2月,大理州正式開通了“問政大理”和“大理發布”兩個政務微博,經過近10個月的運行,目前都已走上規范化、常態化運行的軌道,成為大理州助推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平臺,也收獲了50多萬粉絲的關注。我們的做法就是,平等、直接、親切地與網友互動、交流。
首先,對網友們提出的問題,不回避、不捂蓋子,及時督促相關部門調查、答復。截至11月13日,“問政大理”——大理州人民政府“解民困、集民意、匯民智”的專用微博平臺共發布微博892條,交辦工作354件,辦結333件,解決網友反映的民生問題涉及停車收費、生活垃圾處理、路燈損壞、噪音擾民等方面。
11月11日,網友“加油大理”通過“問政大理”反映,大理州洱源縣牛街鄉西甸村與三營鎮交界處有一危橋。“問政大理”迅速交辦具體工作,并于11月13日回復:新橋工程計劃投資50萬元,11月內開工建設,承諾2014年3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其次,利用大理州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的官方微博“大理發布”,做到信息發布的迅速、權威、全面。在大理市森林火災、洱源地震等突發事件中,我們積極介入,沒有缺席失語。在三月街民族節和大理國際影會等重大活動期間,更是發布了大量地方特色濃郁的外宣信息。
通過微博發布信息,其實壓力不小。作為知名旅游城市,民眾和媒體對大理的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對蒼山洱海保護的關注度和期望值都很高。我們發布的有關大理生態文明建設的每一條法律法規和措施都會有網友提出要依法監督落實情況,這就對做好工作形成了“倒逼”,同時也是很好的良性互動。
此外,我們在發布信息時,還經常使用網友們愿意聽、聽得懂的句子,給網友的印象是沒有距離感,反而很親切、很鮮活。比如在推介“美麗大理”時,我們發過這樣的微博:“到大理了。在發鬢捋一片纏繞于蒼山洱海間的薄霧,證明我確實到大理了……”
今年10月1日前,大理州所轄的12縣市人民政府全部開通了政務微博,有條件的州級職能部門也開通了政務微博。
同時應看到,網絡問政有很長的路要走。接下來,還需要搭建更加合理、科學的網絡問政平臺。網絡之外,也需要創建更多與民眾溝通的渠道。在說話方式、工作方式上,也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歸根結底,政府與民眾良性互動,還有賴雙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