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嬰幼兒配方乳粉品牌500多個,生產企業127家,年產量約60萬噸,但是年產量在3萬噸以上的企業屈指可數。可以掌握現代技術和把控奶源的企業也是寥寥無幾。乳品產業集中度低,行業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未根本轉變,導致質量安全根基不穩,嚴重制約了產業健康發展。
站在全行業的角度,我們應更清楚地看到,面對新的生產方式變革和全球化競爭挑戰,國內乳企凸顯出的各項成本高、品牌力不強、渠道利潤受擠壓等短板,使得產業調整迫在眉睫。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鼓勵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進行兼并重組等,明確了嬰幼兒奶粉企業在產業上游的“準入門檻”,對于乳業防范和規避安全風險提出了具體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和加速了行業聯姻,促進嬰幼兒奶粉企業縱向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現代化。鼓勵兼并重組是提高行業集中度和優化產業素質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可以淘汰一些生產、管理水平較差的中小乳企,加快行業規模化發展,這個過程中需要發揮龍頭企業在品牌、渠道及資本上的優勢,推動產業轉型和升級,將乳品產業做大做強。國家出臺的這些措施,都是對國產奶粉市場復蘇的強大助推,將為乳制品行業提升產業素質和市場集中度,重振國產乳制品的消費信心,發揮正能量。
乳企做大做強有兩個涵義,整合資源,擴大企業的市場規模、產業規模,謂之“大”;企業自身質量提升,謂之“強”。只有內外兼修,外求做大,內取自強,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奶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擴展乳企規模,同業并購重組已有個案,但這只是途徑之一。從行業的經驗看,奶粉質量安全問題主要源于企業對上下游各環節尤其是奶源環節的失控。因此,我們還需著重在奶源質量上下功夫,這在政策上就需要鼓勵乳品加工業進行縱向的重組并購,即讓乳品企業將飼料種植、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奶粉生產加工等環節以利益共同體的方式整合進入全產業鏈條中,使整個鏈條規范而可控,從而實現國家政策提倡的嬰幼兒奶粉產品全程可追溯。
此次產業政策調整目前只是開始,其對國產奶粉品牌的推動作用還需一個時間段才能充分顯現。乳業新政出臺后,消費者期待的是國產奶粉質量的大提升。相信在國家政策指導下,業界同仁以誠信開路,以質量取勝,中國乳企必將迎來健康良性大發展的新時期。
乳品產業是良心產業,是個“笨”產業,乳品企業寧可走得慢一些,也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面對未來,我們不回避國際競爭,國產奶粉企業更了解中國寶寶的需求,因此,國產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應該在市場上占據更大份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