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拄著別人的拐棍,堅持獨立自主選擇自己的道路,中國才始終站穩腳跟,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國家的成功發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國家的成功制度體系。
大約一年前,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在與中國學者對話時說:“多黨制并不是政治進步的最高點,我不會向中國推銷它……孔子并沒有發明西式民主,發明它的是孟德斯鳩、約翰·洛克和一些荷蘭思想家。”中國學者當場感慨,很少有西方政要會公開發表這樣的言論。施密特則回應:“這并不代表我是錯的。”
施密特的這番話至少有兩層內涵:其一,不同的政治制度孕育于不同的歷史文化土壤,如同西式民主的萌芽和發展離不開孟德斯鳩、約翰·洛克等政治哲學家汲取思想養料的社會存在。其二,世界上并不存在西方政治制度的“登頂”神話。
多年來,西方國家憑借其先發優勢,構建話語強勢,試圖將自身價值觀、制度包裝成“萬能藥”,并不遺余力地向其他國家推銷。但是,現實卻一再說明“萬能藥”根本解決不了埃及解放廣場、伊斯坦布爾加濟公園、曼谷和基輔街頭危局所暴露的問題。一位分析人士說得透徹:西方政治家和學者是在要求大多數國家冒著混亂和喪失發展財富的危險,去追求他們自己其實也未必明白的所謂“不言而喻的真理”。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坦承,普世主義乃是西方對付非西方社會的意識形態。
縱觀人類歷史,根本不存在一個國家僅僅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而強大振興的案例。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拿來”絕不意味著“照搬”,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歸根到底還是握在自己手中。當代中國的成功故事,也說明了這一點。中國堅持在自身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幾十年的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才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正確的道路與有效的制度相得益彰,非凡的成就水到渠成。中國特色,世界贊嘆——如同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干事拉米所言,自從鄧小平決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政治體制就呈現出很多優點,中國是在經濟領域犯錯誤最少的國家;如同斯蒂格利茨、馬丁·雅克所指出,中國以一個新的“現代化模式”崛起,證明了世界上并非只有“西方現代化”這一種現代化模式;如同福山所承認,所謂“歷史終結論”有待進一步完善,人類思想文明寶庫應為中國留有一席之地。
歷史從來都是在開拓中發展的,世界從來都展現著多樣制度并存的豐富多彩。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昭示了不凡的底氣。因為沒有拄著別人的拐棍,堅持獨立自主選擇自己的道路,中國才始終站穩腳跟,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國家的成功發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國家的成功制度體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