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為“人人快遞”的應用,只要快件的起始點和您當天的行程吻合,用戶可以馬上搶單,順路帶個快件送到目的地,就能得到10到40元不等的報酬。最近流行的這款產品在湖北遇到了麻煩,湖北省郵政管理局叫停了“人人快遞”在湖北的快遞業務經營活動。(3月30日《京華時報》)
人人快遞的產生迎合了一種當前非常流行的商業趨勢:眾包。巧妙地利用了閑置的個人交通資源,為公司節約了大量的人工成本、物流成本。
不可否認,“人人快遞”存在安全隱患,叫停也是“有法可依”。《郵政法》明文規定,從事快遞業務必須取得經營許可證。據悉,人人快遞總部具備快遞業務經營許可,但很多區域公司尚不具備。此外,還涉及到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和快遞安全保護、自由快遞員與快遞公司的契約關系界定等一系列問題。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無疑是創新與改革,但面臨著傳統金融業的“圍攻”,雖然不至于像馬云所言的“有時候,打敗你的不是技術,可能只是一份文件”,但眼下的日子不好過是事實。還有,“快的”與“嘀嘀”的創新與創“薪”之旅,同樣遭到巨大的阻力,在少數城市甚至被“強制收編”。“人人快遞”會否步其后塵?其命運與“錢途”堪憂。
創新,尤其是有風險的創新,挑戰現有機制的創新,進行利益重新分配的創新,能否“許可”?近日,馬云在回憶與喬布斯見面時寫過這樣的話:人人都喜歡談創新,但其實創新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一種毅力,更是一種代價。創新者的第一能力是生存能力和抗擊打力。創新更是一種生產力,它需要好的生產關系。遺憾的是,創新者往往不是在成功前被弄死,就是在成功以后被恨死。創新者會死,但創新不會死!
“好的生產關系”或許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最起碼,簡單叫停創新的生產關系是不好的。當下的簡政放權,以及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新興業態發展的導向等,就是在構建“好的生產關系”。針對創新過程中遇到的政策瓶頸與法律紅線,是一刀切地叫停,還是適時調整政策甚至是修訂法律呢?構筑“好的生產關系”也要打破常規,具備創新精神,這樣才能更好地反作用于包括創新在內的生產力。
“人人快遞”是一個電子商務平臺,以注冊的“自由快遞人”為業務核心。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創意。創意之源是彼此信任。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整合市場資源,布局快,費用省。以商業論,包括淘寶網在內的網購平臺為無數人提供創業、消費機會;以公益論,維基百科、百度百科都是開放平臺,是眾多網友自發承擔輸入責任的,卻早已經成了億萬人最重要的求知、求證渠道之一。彼此信任是合作、交易的基礎,是每個人的福、全社會的福。
“人人快遞”這樣一種經營形式是網購模式的衍生服務,與網購本身沒有什么區別。其風險自然是存在的。網購本身就有風險。你打款給賣家,賣家非常可能賣假冒偽劣,甚至非常想攜款而逃。但網購來到人世間,卻被越來越多人接受,發展迅速,且被政策認可,那并非是民眾、政府置風險于不顧,而是通過經營者努力建設誠信平臺,通過政策性地確立行業規范,將風險控制在了極小范圍內。但凡繼續努力下去,風險概率還將進一步降低。
在具體事項上,主管部門是可以確立行業規范的。譬如,可以對相關公司的經營資質進行審核,避免大規模騙取注冊保證金的行為發生,避免濫寄高風險物品的行為發生。同時應健全完善賠付體系以保證消費者權益等等。以今時今日的市場水平、法治程度,凡此種種并不難。
這樣叫停了之,明顯是對企業、個人實行不道德推定。在法治建設方面,對民眾實行有罪推定是惡法之源。而在市場的自由選擇、開放競爭方面,對企業、個人實行不道德推定是壟斷之源。其最大危害,恐怕還不在于阻礙了特定一種或幾種經營方式的形成,而是損害了不同個人、群體間的彼此信任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