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此次歐洲之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一次次演講、一篇篇文章,透露出平等自信的心態。
比如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中,習主席語調不高,卻內涵深刻地闡述自己對歷史的感悟:“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一個國家從哪里來,才能弄懂這個國家今天怎么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也才能搞清楚這個國家未來會往哪里去和不會往哪里去。”接著,他瞄準法國作家所說的“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目標,完全用與朋友平等交流的態度,誠懇地說:“借此機會,我想給大家談談中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希望有助于大家觀察中國、研究中國、認識中國。介紹中國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選擇中國幾個最顯著的特點來講講。”隨后,他從五個角度闡明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文明的國家,是經歷了深重苦難的國家,是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的國家。
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就是這樣利用會談、演講各種場合,縱論古今、深入淺出,宣介中國,交流治國理政經驗。這些信息,透露出三個特點:一、站得很高。站在世界和諧和人類進步的高度,提出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主張。從文明的高度進行對話,就突破了傳統意識形態隔閡。如他說:“中國是東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歐洲則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二、更加平等。平視伙伴,而不是居高臨下,更不是妄自菲薄。三、更加自信。正是因為對自己的理論、道路、制度有充分的自信,才有了平等對話的底氣,才有了直抒胸臆的坦誠。
外電評論,習主席歐洲之旅,成果豐碩,充分展示了中國自信、友善、包容、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有效增進了歐方對中國的了解和認知。歐方領導人表示,中國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明未來,尊重中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理解中國當前面臨的各種挑戰,愿同中方加強對話交流。
習主席的論述總是透出深刻的思想、強烈的信息和濃濃的人文素養。這來源于他對國情的深刻了解和豐富的從政經歷,他從梁家河大隊支部書記干起,到縣、到市、到省,從西部到沿海,對國情了解得透,對民情理解得深。同時,來源于他的博覽群書,幾十年來公務再繁忙,也手不釋卷,即使早年放羊時也不例外。讀書的底蘊培育了他的情懷,涵養了他的思想,使他更有耐力和定力。
正如外交部長王毅所說,習主席這次出訪提出的一系列倡議和主張,進一步豐富了我國外交思想以及當代國際關系理論,必將成為中國外交新的行動指南。筆者認為,習主席這次出訪傳遞的信息還將超越外交領域,長遠地影響中國和世界。比如,他對中國五個維度的解讀,就使得尚不識廬山真面目的人們,更加知彼知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