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地方政府依靠改變名稱的方式來擴大地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比如河南新鄭改成軒轅市,湖北襄樊改成襄陽,西安改成長安等,隨著事件的發展,機場改名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四川宜賓市發布消息:宜賓機場將搬遷并命名為“五糧液機場”,一時引起熱議。
首先對于宜賓市政府來說,以五糧液命名機場,既能提高宜賓市知名度,還能擴大五糧液影響力,是一個雙贏的合作。同時通過以五糧液命名可以提高產品的銷售量與競爭力,拉動當地的旅游資源,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的收入。但是,僅靠改名字這些表面的工作來提高地方的發展是不太現實的,并且改名的行為還未帶來一些弊端:機場是公共資源,面向的是廣大公眾,以五糧液冠名機場的行為有間接為企業打廣告的嫌疑,還有可能推動國內白酒價格上漲,助長社會趨于奢靡的不良風氣;另外,如果每個地方都可以隨意更改名稱或者用企業冠名的話,比如,北京的首都機場是不是要改為北京紅星二鍋頭機場,貴陽機場是不是要改成貴州茅臺機場,而西安咸陽機場是不是也要改成西鳳機場......這樣下去就會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和有關法律法規,在社會上形成嚴重的形式主義之風。
因此,政府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者,應該站在實事求是的角度去尋求當地經濟發展的措施:首先,減少政績工程的建設,將城市發展與居民的生活水平相結合,城市公共設施建設與民生工程相結合,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主要出發點和落腳點,拒絕形式主義。我們不管是城市建設還是社會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的目的都是為了為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不應將其過多的商業化,一旦與商業利益糾纏在一起就很容易出現個別官員與商人勾結,從而做出損害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
其次,完善相關立法,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對公共基礎設施進行命名。其實每一種大型的公共設施的命名國家都有一套明確的標準,不能因建設方和投資方的意愿而改變。要實行政企分離,嚴禁企業為賺取利益非法冠名,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再次,發展適合本地的經濟產業,以支柱產業為龍頭帶動本地相關產業發展。積極學習國外經驗,拉動投資,完善公共資源建設,提高經濟發展的硬實力。以五糧液命名機場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提高知名度,促進經濟的發展,但這只是城市軟實力的提高,只有提高知名度和公共資源建設相結合才能讓城市的建設更加的美好,才能讓經濟的發展更見成效。
總之,一個地區的發展并不是靠改個名字,做個華麗的名片就能帶動起來的,我們必須在提高地區發展軟實力的同時,加強培養自己的本地產業,發展特色產業,提高硬件設施,優化招商引資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趨于經濟得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