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京東與阿里巴巴成為上市公司,數據將更加透明,整個行業的發展也將因此進入相對規范的發展階段。但與此同時,“兩強”的激烈競爭還有可能讓傳統企業不得不面對“二選一”排他性合作的窘境
京東上市,阿里巴巴集團即將IPO,兩大電商平臺在資本市場掀起巨浪?紤]到在我國傳統企業正在轉戰線上的努力,電商“兩強爭霸”的亂戰或許會影響到傳統企業線下與線上融合的進程。
京東與阿里巴巴的資本市場融資,對傳統企業轉型的利好顯而易見。資本市場帶來的大筆真金白銀,將被用于需大筆投入的技術創新與基礎設施建設,無論是京東對物流、倉儲的投入,還是阿里巴巴對移動端、大數據的開拓,都將成為電商服務水平與效率提升的基石。另一方面,隨著兩家企業成為上市公司,數據將更加透明,整個行業的發展也將因此進入相對規范的發展階段。
常言道“店大欺客”,“兩強爭霸”的不好影響也必須正視。我國B2C市場上天貓份額為49.1%,京東在得到騰訊電商后份額為24%,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手握的大把流量已使這“兩強”領先其他電商平臺數個排位,電商領域大者更大的馬太效應已經顯現出來。在這樣的市場格局中,傳統企業在與電商平臺的合作中有可能處于弱勢,不得不吞下高昂的流量成本。與此同時,“兩強”的激烈競爭還有可能讓傳統企業不得不面對“二選一”排他性合作的窘境。
從具體策略來看,京東和阿里巴巴在其上市過程中對未來業務發展的種種表述,也向傳統企業指明了未來可供發力的方向。首先,京東與阿里巴巴在此前的“火并”僅僅停留在一、二線城市,但在上市后,京東明確表態融資的一部分將會用于三到六線市場的開拓。對于傳統生產企業來說,誰能更好地滿足低線市場的本地化需求,誰能提供多層次商品,誰就有機會跟隨電商平臺的腳步獲得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傳統生產制造企業和流通企業想要真正實現線上線下良性互動,將線上流量引導至線下,讓線下實體店脫離“試衣間”等尷尬角色,涉足移動電子商務,打造新的O2O閉環,已顯得不可或缺。隨著移動電子商務成為“兩強”競爭的下一個戰場,它們必然會在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時,尋找新的傳統企業合作伙伴,傳統企業應打開思路,放眼長遠,積極“試水”,抓住互聯網巨頭們拋來的“橄欖枝”。
不過,傳統企業希望通過涉足線上完成轉型升級,僅有電商平臺的助力還不夠,還需要傳統企業本身修煉“內功”。具體來說,線下企業必須抓緊時間,統計和盤活手中的產品、庫存和會員數據,為開辟新戰場做好充足的準備。拿目前最為成熟的會員打通來說,一旦電商平臺能夠向傳統企業開放諸如用戶消費偏好、地理位置等諸多信息,傳統企業能否實現細分精準的營銷,讓用戶獲得更好的服務體驗呢?這無疑考驗著傳統企業的內在智慧。
公務員考試行測題庫丨公務員題庫手機端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