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南駐馬店到山東齊河,從江蘇鹽城到安徽淮北,在11個小麥主產省區,金色大地一派豐收的景象,農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從農業部傳來消息,今年夏糧面積穩中有增,單產創歷史新高,主產省全部增產,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高起點、高基數、高成本是今年糧食生產面臨的難題,如何克服困難,再奪豐收?是政策給力,服務到位,夯實了糧食生產的根基。如果回溯小麥從種到收的過程,不難發現,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的重大政策紛紛出臺,縱向包含了產前、產中和產后,橫向覆蓋了不同糧食產區、不同作物品種的方方面面,實現了從零散支持到系統全面支持的跨越。
政策穩,面積才能穩,產量才能穩。在夏糧中,冬小麥比重超過95%,作為主要口糧之一,其豐歉直接關系到“口糧絕對自給”的底線能否守住。去年10月12日,小麥最低收購價每百斤提高6元的消息傳來,為秋播沖刺階段的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從1600多億元到1700多億元,農業“四補貼”在政府財政支出壓縮的背景下不減反增,再一次向地方政府和農民釋放出重農抓糧的強烈信號。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夏糧面積4.15億畝,比上年增加100多萬畝。
技術增,單產才能增,產能才能增。冬小麥生育期跨越秋冬春夏四季,災害風險大,防災減災關鍵技術的調控余地也大。山東省臨邑縣種糧大戶魏德東說,今年“一噴三防”增粒重效果明顯,僅這一項技術一畝地能增產二三十斤。政策落地推動關鍵技術的進村入戶。春耕時節,中央財政39.1億元資金帶著“一噴三防”、統防統治等關鍵技術下到田間地頭,防赤霉病,增千粒重,“一增一減”為“加強指導服務再奪夏糧豐收攻堅戰”鎖定了勝局。也正是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農業部10個技術指導意見、20多個田管工作指導組連同上千個小麥高產創建示范片和增產模式攻關田,才能共同為夏糧豐收使上勁、用上力。
主體強,產區才能強,生產才能強。隨著耕地和糧食生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主產區集中,新主體、主產區日益成為糧食穩定增產的“穩定器”,農業新增補貼和獎補政策也逐漸向他們傾斜,“特惠”政策作用明顯。地方政府抓糧更有勁頭,農民種糧更有奔頭。作為全國5個糧食高產創建整市推進試點之一,山東省德州市2013年落實各級各類糧食補貼資金15.6億元,其中國家產糧大縣獎勵資金2.62億元,僅此一項帶給當地的收益相當于增加一個稅收過10億元的大型企業。
夏糧豐收的實踐再次說明,糧食穩定發展,必須要有政策作為先導,發動和調動地方政府抓糧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讓地方政府政治上有榮譽,財政上有實惠;讓農民經濟上有收益,生活上有改善。夏糧產量約占全年糧食總產的1/4,比重不大,卻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仗。今年夏糧豐收是中央提出糧食安全新戰略后的第一個豐收,對于秋糧乃至今后的糧食生產意義非同一般。因此,抓好糧食生產,政策要更加精準,落實要更加有力,技術指導也要更加具有針對性,奪取秋糧和全年糧食豐收才能更加有保障!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