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訓“充電”當然是好事,開拓視野,提升干部素質,增強執政為民的能力也未嘗不可,但必須符合中央規定并被認可,而天價培訓則異化為官員以培訓之名,行不正之風, 而由企業出資、高校承辦、既不參加課堂學習,也無正規考試的短暫校園游,假借名人授課,制造噱頭,使“真文憑假學歷”充斥官場,天價學費催生另類腐敗,敗壞黨風政風。
國家鼓勵公務員本著“工作需要、學用一致”的原則參加學習、培訓。然而,由于相關制度不完善,不少官員成為社會上一些“天價”培訓班的主要目標。北京大學“后EMBA”班招生辦的老師稱,如果能推薦3名企業家學員,官員的60多萬元學費可得到減免。民革廣東省委委員何杰調查發現,官員就讀EMBA的學費來源有三種方式:官員自己承擔、所任職單位承擔和商學院減免。
華圖認為:不少培訓班的收費已大大超出了官員的工資支付水平。顯而易見,天價學費令人生疑的第一個問題便是誰掏錢。有兩種可能,一是公款買單,二是個人或企業代替官員交費。前者徒耗公共財政,后者涉嫌變相受賄。官員接受了代交的學費,既不容易被察覺,也顯得高雅大氣上檔次,但他人代交的學費也是要收取回報的,只是權力的回贈更隱蔽、更婉轉一些。
中央層面對干部培訓、選拔、學歷考核有嚴格規定。“符合中央規定并被認可的培訓都會經過固定渠道,以脫產或在職的方式實現”。然而,現實操作中,正規的官辦性質受眾面較小,由企業出資、高校承辦、官員參與的另類干部培訓則大行其道:名人授課,制造噱頭、學費高、含金量較低。天價培訓之所以層出不窮,是因有著強烈的市場需求:官員有了一層鍍金的學歷,順便拓展了人脈;高校積極提供平臺,天價學費使其財源滾滾;一些企業和個人主動為干部出資,意在建立“往來渠道”,期待權力變現。三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故而生源火爆,學費也水漲船高。
通過培訓,提高知識修養和領導水平,本無可厚非,但官員"天價培訓"現在正在變成一種權力特供。必須強化制度規范,加強對干部培訓市場的監管力度,讓那些虛耗公帑、影響公信力的另類天價培訓班和參與官員都早點“下課”。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