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上海召開外國專家座談會時強調,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優秀文明成果。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不論發展到什么水平都虛心向世界各國人民學習,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容、互鑒、互通,不斷把對外開放提高到新的水平。總書記指出,不拒眾流,方為江海。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社會化所帶來的商品流、信息流、技術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長江之水,擋也擋不住。一個國家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
模擬試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召開外國專家座談會是強調:“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你怎么看。
參考解析
中華民族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民族,“國勢之強弱,系人才乎”一個國家的繁榮最根本、最可依靠的是人才資源。
注重人才的對外開放首先有利于借鑒和吸收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時有利于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其次這種交流有利于推動不同文明相互重,推動世界各國人民相互理解。
為了進一步吸引外國高素質人才,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要積極營造尊重、關心、支持外國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讓各路人才大展其長。
完善外國人才引進體制機制,切實保護知識產權,保障外國人才合法權益,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人才給予表彰獎勵,讓有志于來華發展的外國人才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
要遵循國際人才流動規律,更好發揮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用人單位的主體作用,使外國人才的專長和中國發展的需要緊密契合,為外國專家施展才能、實現事業夢想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
在加強人才引進的同時,也應該加大中國人才的自主創新,學習國外專家的技術,學習再創新,這樣才能實現均衡發展。
中國的發展是一個兼收并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重視人才是中國的一貫作風,只有中國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才引進氛圍,為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源源不絕的強大智力支撐。
任何考試想要取得成功都必須付出努力,因此平時的積累與聯系必不可少。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