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使之更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這是改革發展的大勢所趨。只有讓那些阻礙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權和利經歷割肉的痛苦,才能換得全社會的幸福
近日,筆者到某縣的一站式政務服務大廳里,辦事窗口一字排開,看似可以“一站”解決。仔細一問,窗口辦事員只接收報批材料,沒有“拍板權”,具體審批還在有關部門后臺串聯運轉,審批完了,再在這里交付結果。群眾反映,辦事跑的趟數少了,但審批時長變化并不明顯。
這樣的服務大廳實際上只是個收發室,審批流程、效率并沒有優化提高。
客觀講,一站式服務大廳真要一站式辦結所有審批事項,從目前來看,確實要求過高。但優化流程、提高效率無疑應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從基層反映的情況來看,要把簡政放權“當頭炮”打響,需要進一步做好的改革和工作還有不少。
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首當其沖。簡政放權要到位,前提是劃清政府與市場及社會的邊界。建立權力清單制度,完善立法明確邊界,是頂層設計的當務之急。另一方面,一些具體行政審批事項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如不加快修改完善,也很可能會拖改革的后腿。比如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實施以來,對增強經濟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效應日益顯現,但前置審批事項過多日益成為一大掣肘,比如目前的《食品安全法》《消防法》等法律仍明確規定,前置審批許可后方可辦理工商營業執照。
優化調整部門工作職責,部門之間加強橫向和縱向的協同合作,對于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比如電子口岸建設能極大提升通關便利化,但各地在推動中業務和 技術上缺乏統一標準,各部門共享的項目和內容有限,要真正實現“一個窗口、一個平臺、一個網絡”,通關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驗放”,協同合作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再比如,很多行政審批事項都由多個部門管理,要提高效率,各部門加強協同,改串聯審批為并聯審批,還大有潛力可挖。
用技術手段提升效率的潛力也很大。一些地方推行的“全程辦事代理”電子政務系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群眾可以上網提交辦理事項,網上追蹤辦理進程,并根據辦理過程和結果對有關部門評價打分,哪個部門不及時或者限時辦結,就會得到差評,結果跟考核掛鉤。使用這種技術手段,誰還敢“吃拿卡要”、拖沓怠慢?
改革改到深處是利益。簡政放權要更深入推進,更關鍵的恐怕是政府部門要割更多的心頭肉,放更多有利可圖的權。現在剩下的一些阻礙市場活力的行政權力背后,利益格局往往更加錯綜復雜:審批事項附著的更多是部門的主要或核心利益,個人因手握審批權而存在的尋租空間越來越小,特別是一些權力,以部門“職能語言”表述甚至還有部門立法保護,要割肉放棄,難度更是可想而知。
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使之更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這是改革發展的大勢所趨。只有讓那些阻礙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權和利經歷割肉的痛苦,最終才能換得全社會的幸福。
這種割肉,需要自覺的全局意識和自我革命,但僅此還不夠,自上而下的強力推動,制度的籠子、法治的力量,都要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這方面,接下來還需要進一步加力。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