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
一方面,中國的經濟結構長期處于一個不平衡的狀態。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始終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為了消化國內積累的大量過剩產能,中國嚴重依賴國外市場,雖然出口在中國經濟增長中起到了極為關鍵的推動作用,但日益增多的貿易摩擦、逐步升級的匯率壓力都給中國嚴重外向型的經濟敲響了警鐘。投資同樣面臨著相同的窘境,大量政府主導的公共投資占到了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的低效已經成為阻礙中國經濟進一步增長的重要因素,中國的投資依賴癥不但沒有得到緩解,甚至在過去幾年里有加深的趨勢。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不可持續增長因素表現的極為突出。伴隨中國高速增長的不僅是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同樣是環境持續惡化、能源依賴迅速增強,經濟增長中的社會性事件時有發生。霧霾、水污染、土壤污染已經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這是極為不同尋常的。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這種犧牲環境、健康的方式已經無法在當前形勢下繼續下去。中國對能源的高強度依賴不僅引發了國際社會的深深恐慌,同樣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中處處埋下難以下咽的苦果。
[重要措施]
推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要處理和把握好以下四個關系:
第一,不唯生產總值與保持經濟合理增長的關系。我們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系,防止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值,一味以生產總值排名比高低、論英雄。換句話說就是,不唯生產總值并不是不要生產總值、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是強調不要片面地追求生產總值,不要搞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式的發展。
第二,擴大經濟總量與提高質量效益的關系。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經濟發展既要注重“量”的擴大,又要重視“質”的提升。沒有“量”的擴大,經濟實力就無從談起;沒有“質”的提升,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也難以為繼。因此,應把做大經濟總量和規模與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統一起來。
第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關系。一個地方、一個企業,要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科技創新既是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根本途徑。要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打造經濟升級版緊密結合起來,依托科教資源高度聚集的優勢,加快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產業布局從分散向集中轉變、產業層次從中低端向高端轉變、增長方式從粗放向集約轉變,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第四,投資拉動與消費拉動的關系。要努力釋放有效需求,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出口的支撐作用,把拉動增長的消費、投資、外需這“三駕馬車”掌控好。繼續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應進一步強化政策資金的導向作用,引導各類資金更多流向實體經濟,支持有利于提高產業技術水平、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薄弱環節的投資與建設,堅決抑制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繼續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一方面要讓老百姓有錢花。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努力實現高質量就業,促進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另一方面,要讓老百姓敢花錢。
【命題方向分析】
新常態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概念,結合當前經濟現狀,不難發現,新常態就是經濟轉型發展,在經濟保持平穩發展的情況下追求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此考點出現在考題中,通常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經濟轉型發展、經濟結構調整、宏觀調控等,或者作為其他考題的一個小的宏觀政策背景。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平衡結構 適應發展新常態
轉型升級需多些“新常態思維”
提質增效 適應增速新常態
用新常態思維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轉型
[開頭示例]
今天,“新常態”越來越成為一個熱詞。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表明我國經濟開啟了一個提質、增效、升級的經濟發展新階段。面對緊迫的任務,更要膽大心細,找準改革突破口,讓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領域和環節,力求“一子落”,激發“全盤活”。
[結尾示例]
“新常態”為中國經濟的掌舵人們樹立了一顆平常心,但絕不是要求中國經濟要平常與平庸。“新常態”不僅僅是經濟增長速度的提升,而是要逐步實現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使得中國經濟逐步駛向經濟結構更加均衡、環境更加友好、收入分配更加包容、經濟增長更具創造力、國際市場更具競爭力的新模式轉變。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公務員考試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