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5年6月30日,國家衛計委發布《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我國居民慢性病狀況令人憂慮,18歲及以上成人中約每4人中就有一個患高血壓,每10人中有一人患糖尿病,超重肥胖問題凸顯,高血壓、癌癥發病率10年來呈上升趨勢,慢性病正成為我國居民健康的重要殺手。同時,《2015中國企業員工健康狀況及醫療福利報告》顯示,近60%的被調查人員患有各類慢性疾病,而工作壓力是員工健康風險的首要因素。
深度解析
[綜合分析]
慢性病危害性絕不亞于急性病。慢性病起病隱匿,病程長,病情遷延不愈,有的長達十數年甚至幾十年,防治不及同樣會造嚴重后果。比如心腦血管疾病一旦發病,輕則致殘,重則危及生命。因此,慢性病絕不能以為不危及性命而被輕視。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慢性病正呈現年輕化趨勢。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長期疲勞都是慢性病的誘因。同時,生活水平提高后不加節制的飲食,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等,也都不知不覺給民眾健康帶來威脅。
慢性病雖是“時代病”,很大程度上更是“生活方式病”,與個人日常飲食起居等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吸煙、過量飲酒、活動不足以及高鹽、高脂等不健康飲食,都是健康的威脅因素。要遏制慢性病,保持身體健康,需要我們從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
[存在問題]
健康資源是中國經濟起飛的主要動力。沒有健康的進步,“人口紅利”缺乏基礎。中共中央“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預防為主”。這為健康管理的發展提供了政策鋪墊和支持。從現實情況看,我國正處于健康管理發展初期,缺乏適合國人的健康管理技術模式和服務體系,導致當前健康管理市場的亂象,國家無法就健康管理制訂配套政策,健康管理產業步履艱難。
一是對健康管理對象的認識存在誤區。健康管理服務對象不僅僅是亞健康、慢性病及需要進行疾病康復的人群,而是全民,是對從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過程的管理。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