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6年新年伊始,首個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河北,約談省委書記趙克志、省長張慶偉,并設立舉報電話。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河北省工作動員會在石家莊召開,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明確表態:“對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生態治理持續惡化的地方,該約談的約談,該追責的追責,絕不能顧及情面,特別是對黨政領導干部,在環境保護方面不作為、亂作為,甚至失職、瀆職,濫用職權的,要依法依紀嚴肅處理。”
2015年7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十四次通過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稱“建立環保督察工作機制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會議明確,要把環境問題突出、重大環境事件頻發、環境保護責任落實不力的地方作為先期督察對象。
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環保政策元年,也是環保約談“爆發”年。來自環境保護部的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環保約談的節奏明顯加快。截至2015 年10月底,環境保護部約談了長春、滄州、臨沂、承德、駐馬店等15個城市的政府主要負責人;與此同時,各省(區、市)環保部門對28個市縣進行約談,對 19個市縣實施區域環評限批,對督查中發現的176個問題進行掛牌督辦。
【深度解析】
[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持續發力,GDP屢創新高,城市建設不斷翻新,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改善。可是,在我們物質生活日漸豐腴的時候,環境污染問題亦漸趨嚴重。“霾來了”讓人們不能自在呼吸,土地污染讓人們不敢放心進食,“牛奶河”“紅豆河”等更是一再刷新著人們的認知底線……環境保護刻不容緩!
可是,對此負責的各級環保部門,我們卻很難見其有所作為。一方面,有懶政瀆職之嫌,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曝光不受理;或者與污染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睜一眼閉一眼”。而更多的,恐怕是力不從心。當重視程度不得不讓位于經濟發展,當處罰力度起不到震攝效果,環境保護也就難免淪為“紙上談兵”。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讓環保約談“談”之有效
約談不空談 環保才不難
環保不力不能止于“約談”
新環保法出臺以來,處罰案件大幅提升,按日連續計罰、查封、行政拘留等處罰手段威力初顯。正在開展的環保“約談季”,更是直指“一把手”,務求取得實效。
[意義分析]
現如今約談政府一把手,通過對政府一把手進行談話提醒教育,能夠預防腐敗、防患于未然。不難看出,環境保護部對地方政府負責人進行時時提醒,隨時敲打,政府一把手在約談過程中不斷查找自身問題,并在上級環境保護部門的指導下及時將出現的問題解決,將比發生重大環境事件后再查處責任人更有意義。可以說,環境保護部的約談就是一記響亮的警鐘,只有警鐘長鳴,地方政府治理區域環境問題才更有價值,才能真正建立環境保護高于一切的意識和行動自覺,達到環保促制度,制度促環保。
[對策措施]
一是環保約談重要的的是約談之后的工作“含金量”。不能把“約談”與“懲罰”之間劃上等號。不能滿足于地方政府主動報送的紙面文章,對整改是否真的見到了實效,要沉下去、真檢查。對逾期未能整改到位的,要有后續懲治和問責手段。對不達標就要限制項目的審批;對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定好性,把環保考核結果與升遷掛鉤。
二是要把約談的內容和地方政府的承諾主動向社會公開。約談的內容和被約談者簽字畫押的承諾,越全面、詳盡地向社會公開,就越能讓群眾參與環境的治理,越能推動地方政府努力實踐治理環境的承諾,越能保障約談成果的實現。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真題及答案、最新資訊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