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點擊查看: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指導
熱點背景*
當前社會是競爭激烈的社會,人們都渴望成功,更是不能允許失敗。但是誰都無法保證我們的每次努力都會有成功的結果。尤其對于高科技領域,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有無數次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的積累。我國的航天發射工程更是充滿挑戰和風險的領域。盡管有多少次成功的發射先例,但也免不了有“馬失前蹄”的情況發生。2017年6月1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發射出現異常,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很多網友在得知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之后,紛紛表示,“難得看到一次發射失敗,這也算是有生之年系列了。”讓人有種“失敗也是偉大的”的感覺,社會各界其樂融融。
|綜合分析*
火箭發射應該成功,但也免不了會遭遇失利。以網友為代表的民眾的此次寬容態度,讓社會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這是公眾社會心態理性成熟的表現,是民族自信的體現,我們應該積極推進這種正能量的傳遞。
一直以來,社會充滿對成功的渴望,也出現了急功近利、不容失敗的嚴苛聲音。確實,失敗令人垂頭喪氣,更導致很多資源和機會的浪費,但是責罵、不包容的處置態度更會帶來社會的不和諧,對當事者是極大的打擊和創傷,擠壓了他們反思問題努力改進的空間,更給社會形成消極對待失敗的輿論導向。不容錯,就能成功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失利方有時缺乏勇于擔責的意識和有效合理及時應對社會回應焦慮的方式,另方面也是民眾“成功應該表揚,失敗必須指責”的偏激心理作祟,是公眾的社會不理性心態的外顯,當然也是由于有一些媒體不負社會責任的推波助瀾渲染而非理性引導大眾正確認識理解問題,對社會的不和諧造成一定影響。
而此次火箭發射失利后,發射方及時透明客觀的信息紕漏,網友為代表的社會公眾冷靜理性又帶著點幽默的反應,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的一面:大眾心理成熟了,包容中讓當事方能增加改進努力爭取下次成功的信心和勇氣,理解中折射了社會友善成熟的正能量,讓大眾都感受到了一種面對失敗的從容自信和社會包容和諧的清風,這不也是民族復興需要的一股推進劑嗎?
好的風尚需要繼續發揚。無論當局者和旁觀者我們都是一盤棋。當局者要學會舉一反三,樹立正確的意識,出現問題不怕不急冷靜誠摯的快速反應,采取透明客觀公正的有效方式進行信息披露和答疑解惑,讓旁觀者能了解和知曉;旁觀者更要逐步成熟,理解創業創新工作的不易,包容他們成功路上的失利,用理性戰勝感性,用理解替代責罵;政府要用制度約束我們的管理行為,建立容錯機制,讓想干事者有空間有信心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媒體更多的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營造寬容的輿論氛圍,引導社會走向成熟。
相關推薦: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時間 | 2018國考報名時間 | 職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