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3年政法干警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專題
2013年浙江政法干警申論(本科)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給定資料1”反映了當前我國農業科研和基層農技推廣存在的問題,請你對這些問題進行概括。(20分)
要求:全面、準確、有條理,不超過300字。
【解題思路】
本題是一道歸納概括題,需要考生概括“反映了當前我國農業科研和基層農技推廣存在的問題”,依題目要求,閱讀材料的重點在涉及“我國農業科研”和“基層農技推廣”的這幾個自然段中。作答時,要特別注意“全面、準確”的要求。
在提到“我國農業科研”的自然段中,分別提到了“我國農業科研投資強度低于同期全國的科研投資強度”,同時列舉了“國際平均水平”、“發達國家一般水平”以及“國家級農業科研院所項目的穩定支持經費僅為20﹪~30﹪”,這就說明,我國的農業科研經費資金投入少。接下來,又提到的“骨感科研人員爭項目、攪活干、應付各類檢查等,直接從事研究的時間比以前減少了23﹪”、“科研人員流出率為職工總數的3﹪~5﹪”這說明我國的農業科研領域存在著人員流出嚴重的問題。與此同時,材料更是大膽地提出了“國家部委、科研單位、項目實施組織之間分工不明確,經常出現課題重復,經費使用效率不高的情況”、“現有的科研管理體制難以確保農業科研項目的連續性”,這說明我國現存的體制機制,制約了我國農業科研的快速發展。
在涉及“基層農技推廣”的幾個段落中,分別提到了農技站普遍“三無”:無辦公室、外出車輛、無儀器設備、無工作經費,這表明:我國基層的農技推廣在“物”上的匱乏。緊接著,材料又提出了“人”的問題:如推廣人員減少,年輕人比例過低,后繼乏人等問題。一些人雖然經過培訓,但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差,等等。
根據“有條理”的作答要求,作答結構可以采用“總—分”式,在總句中概括問題,在分句中具體闡述,具體闡述的內容可以是問題的原因、問題的表現、問題的后果,等等。注意作答字數保持在300字以內。
【參考答案】
一、農業科研存在的問題:
首先,資金投入少。我國農業科研投資低于全國科研投資,低于農業科研投資的國際平均水平,農業科研院所支持經費低。
其次,人才流失嚴重。由于科研投入不足,拔尖人才疲于爭項目而從事研究的時間減少,科研骨感流出嚴重,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最后,體制掣肘。相關組織的分工不明確,常出現課題重復等情況;管理體制不連續,導致農業科研發展緩慢。
二、基層農技推廣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農技站硬件設施匱乏。缺少辦公室等必備辦公條件,試驗基地、儀器設備等捉襟見肘,導致基層農技推廣舉步維艱。
另一方面,農技推廣人員少、能力差。年輕人少,專業不對口,干不長。一些不具備資格和能力的人員,發揮不了農機推廣的作用。
二、Z市擬出臺扶持種植大戶的政策,邀請王永參加有關調研座談會,請你根據“給定資料5”介紹的王永的有關情況,為他草擬一份會上的發言提綱。(30分)
要求:
(1)定位準確,有針對性;
(2)內容全面,層次清晰;
(3)意見建議具體可行;
(4)不考慮行文格式,不超過400字。
【解題思路】
閱讀題目可知本題為公文寫作題,根據的是“‘給定資料5’介紹的王永的有關情況”,這正是我們需要重點研讀的材料,要從中尋找要點。從作答要求“定位準確,有針對性”和“意見建議具體可行”我們能夠得到提示:需歸納具體問題和提出相應對策。
整則材料大致可分為兩層:第一層是第1、2自然段;第二層是第3、4自然段。第一層先概括土地承包經營的主要問題:整體經濟效益微乎其微,然后用Z市太平村的具體事例分別闡述具體問題,包括土地分配方案、種地風險、資金補償等等多個方面。對這些進行加工整理就是歸納概括問題部分的主體。第二層分別通過W縣馬宣寨村和Y鄉的做法介紹成功經驗,這些是本題提出對策部分的要點來源。結合第一層中的具體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作答前需要全面梳理整合材料中的所有要點。要求“層次清晰”說明作答要講究結構和邏輯,“不考慮行文格式”即分段列舉即可。我們先提煉出作答的領起句,再按“問題——建議”兩方面分別組織答案,用數字標明單個要點,并提煉出精煉的總括句,使得作答清晰有條理。同時一定要注意題目要求,嚴格把握好作答字數。
【參考答案】
當前土地流轉中,整體經濟效益低挫傷農民積極性是主要問題,需借鑒經驗加以改進。
問題:①分地方案不被認可。土地分配沒有根據各農戶的人口和耕地數量合理分配,部分人不贊成。②銀行貸款渠道不暢通。因土地承包權出讓,種地投入無法到銀行抵押獲取貸款,資金周轉難。③種地風險高,賠償低。自然災害導致的農業損失難以得到保險公司足夠的賠償,農戶壓力大。④資金少,利潤難以保障。農戶只能得到每畝幾百元補貼,利潤低;設備投資回報時間過長。⑤意外風險。農民仍有可能面臨政府征地,村民毀約等風險。
建議:①整體規劃,統一管理。發起農業合作社,集合資金、農戶和土地,合理安排和分配,科學管理。②聯合經營,調動農戶積極性,增加農民收入。政府與當地企業合作,讓農戶入股,多渠道獲利。③政策傾斜,幫助農戶規避風險。協調農戶和銀行、保險的關系,更多保障農戶的利益,并提供充足的資金和種地補償。④完善制度細節,提供意外中斷承包的損失補償方案。
三、“給定資料3”中提到“什么時候,在土地上耕作,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營生?”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給定資料,自擬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中心明確,思想深刻;
(2)內容充實,有說服力;
(3)語言流暢,800~1000字。
【寫作思路】
本題沒有限定文體和題目,屬于自由命題作文。但是,題目中規定了文章的切入點,即“什么時候,在土地上耕作,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營生”這句話,因此,文章要深入探究這句話的含義,以此引出文章的主題。
給定資料中蘊含著很多有用的信息,為我們確定文章立意角度、展開行文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給定資料1”中著重說明了我國當前農業科技利用率不高的問題,這里既有農業研究機構科技成果難以轉化,也有農業科技下鄉困難。“給定資料4”則列舉了農業生產和進城務工、工業開發的對比,通過闡述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的問題,彰顯了我國初級農產品缺乏附加值導致農民收入偏低的問題。“給定資料5”則向我們提供了解決農業生產問題的一個良好措施——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有序流轉。“給定資料6”則表達了當前政府在指導農業生產中存在的重管理指令輕民眾意見的問題。
通觀給定資料,可以根據資料中揭示的問題,找到相應的對策,本題題目以“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形容農業生產,那么我們可以將農業發展的困局看著“雞肋”,采用“解決問題型”結構:開頭通過講述“雞肋”的來源,引出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的難題,進而分析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總論點;主體部分從土地流轉、政府決策和科技應用三個方面提出解決農業生產困局的措施;結尾點明農業生產的的重要意義及當前困局的影響,重申總論點,收束全文。
此外,本題資料中蘊含的問題、措施很多,如:農民社會地位問題、農業生產的榜樣措施等,考生可以根據自身積累,選取相應內容,或通過分析我國農業生產問題的原因、影響寫成“評論型”結構的文章。
【參考例文】
以轉型之劍 破“雞肋”困局
三國時期,曹劉爭霸漢中,劉備因險拒守,令曹操進退失據,曹操遂以“雞肋”比喻漢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天我國農業生產同樣也處在如此尷尬的境地,農業生產的微薄收入,令很多人望而卻步,但若因此放棄農業發展,勢必導致社會不穩。2013年在博鰲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出了“亞洲發展需要乘勢而上、轉型升級”的戰略思想,正為我國如何破解農業發展的局面指明了方向。
多年來,我國農業生產依靠一家一戶的傳統模式,農業成本居高不下,技術應用可謂“鳳毛麟角”,初級產品的低附加值則令農業收入長期低企,而“打工潮”的興起,更讓土地拋荒問題日趨嚴重。為此,我們迫切需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產品生產質量和效益,以此拉動人民生活水平。用轉型升級的利劍,斬破我國農業生產的“雞肋”困局。
斬破“雞肋”困局,需用轉型升級“聯合劍”。 能用眾力,無敵于天下。我國農業生產的家庭模式,令產業成本居高不下,而進城務工的興起,則令很多優質良田拋荒廢棄。為此,政府應積極推動土地流轉廣泛施行,聯合地區農戶集體生產,并引入下游加工、銷售企業,構建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全新網絡,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提升產品附加值,最終依靠農民土地使用權占有比例分配盈利,保證土地高效生產,破解拋荒難題。
斬破“雞肋”困局,需用轉型升級“決策劍”。 能用眾智,無畏于圣人。當前我國各級政府雖然廣泛關注農業農村問題,但限于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思想,總想主導農業開發,本意“惠民”的建設之舉卻反招“民怨”。在新的時代中,政府的執政思想同樣需要轉型升級,將以往微觀管理的決策思路改變為當前宏觀引導的手法,利用政府自身優勢,為村民提供產業相關信息,廣泛開展農業建設聽證活動,充分聽取村民意見,尊重村民意愿,用眾人的智慧保證發展的方向。
斬破“雞肋”困局,需用轉型升級“科技劍”。科技創新是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當前我國政府農業科技下鄉的活動開展艱難,而農業科技的利用卻乏善可陳,農產品產量、質量難獲提高的問題同樣困擾著人們。為此,政府應在農業生產企業與農業科研院所之間“架橋鋪路”,通過開通良好的溝通渠道,使農業科研院所能夠憑借自身的科研技術,推動農業生產,同時,農業生產企業則要用盈利支持科研機構的技術研發,最終促使農業生產和農業科技“并駕齊驅”。
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農業生產事關農業農村穩定發展,事關我國土地利用合理開發,事關經濟發展大步向前。當前農業發展困局不僅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更有礙于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步伐。為此,政府需嚴格遵守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思想,鑄就轉型利劍,才能最終斬破當前農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困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