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家庭承包責任制雖然能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人均僅為一畝多地,無論怎么精耕細作,整體經濟效益都是微乎其微的。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強調: “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土地流轉不得搞強迫命令,確保不損害農民權益,不改變土地用途,不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011 年7月,Z市齊陵街道太平村村民與村集體簽署了土地流轉協議,1611.9畝耕地流轉到村集體,交由該村村民王永耕種,根據協議,流轉的土地統一種植,人 均可分得小麥800斤,如有盈利可參與分紅。王永一個人種了一個村子的地,可當說起種糧的體會時,他卻滿腹苦水,異常激動。土地流轉的分配方案并未得到村 民的一致認可。人多地少的農戶表示支持,部分人少地多的農戶卻并不贊成。根據粗略統計,這兩年王永種地的投入已有四五百萬元。“地是由自己種,可土地承包 權是別人的,種地投入了這么多錢,無法到銀行進行抵押,換不來銀行一分錢的貸款。”2012年一場暴風雨,村里小麥倒伏,致使王永損失了幾十萬元,可保險 公司最終只賠償了2萬元。王永坦言,目前種糧的農民可以獲得的資金支持,有每畝125元的糧食直補和每畝230元的種糧大戶補貼兩種,如果風調雨順,包地 種糧應該是有利潤的,但要想收回最初打井、修渠、買農機的數百萬投入,則要10年以上的時間。而且 ,盡管簽署了流轉協議,種糧大戶仍有可能百臨政府征地,村民毀約等風險。
在河南省W縣,提到菡香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無人不曉。2006年 9月,該縣馬宣寨村32戶農民發起成立了綠色稻米專業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有了自己的綠色稻米商標,注冊資金達到1000萬元,擁有成員226戶,流轉土地 面積也由當初的1700余畝發展到涵蓋周邊縣市的6萬余畝。近日,記者來到馬宣寨村,一探究竟。接受采訪的村民孫某說:“以前村里人種稻都是單打獨斗,現 在基本上都加入了合作社,比以前好多了。啥時種、咋種、咋管、咋收、咋賣,都不用像以前那樣操心,大伙跟合作社一起干就行了。”
Y鄉青山 環 繞,綠水長流。但是,農業生產落后,農民增收困難,作為工商企業租賃農地經營的試點,2008年起,央企H集團聯手當地政府成立了專業合作社。2011年 合作社以500畝土地經營權作價入股,與H集團旗下的五豐農業開發公司聯合成立希望農莊。土地流轉之后,農戶既是土地所有者,又是合作社股東,還能成為希 望農莊的員工。有人算了一筆賬:“現在農戶收入有三大塊,土地租金、股東分紅和勞動工資。土地流轉之前,這里平均每戶3.8畝土地,能收3.1萬元左右, 現在把地交給五豐經營了,如果兩個勞動力到農莊工作,三項收入加起來最少能收4.2萬元。”
6.2009年5月,某鄉楊村的許多農民發 現, 自家責任田里所種的小麥和油菜,已被推土機折騰得面目全非,眼瞅著自己家的青苗被鏟、宅基地被占,再也沉不住氣的村民們拿著土地承包合同或土地使用證找村 委會和鄉政府,詢問青苗補償費和占用土地補償費,但均被告知申請補償沒有政策依據。
2008年開始,該鄉開展農業綜合開發,鄉里先在兩村 實 施該項目,效果良好。2009年,該鄉楊村等六個村子開始實施這個項目,不想卻陷入尷尬境地。接受采訪的村民說:“不認識的人為啥鏟我的麥苗?事先沒有人 和我說,事后更沒人說,”我至今想不通的是,村委會事先為啥不開會給村民介紹清楚呢?”當記者問及村上到底要搞什么項目時,因項目被占耕地的數十戶村民均 稱不知道。記者就此事采訪村主任。該村主任說,會是肯定開過的,項目內容會上講得很清楚,這些村民稱毫不知情沒有道理。該鄉黨委石書記一肚子委屈,他說: “鄉上通過努力爭取,好不容易獲得了這個農業綜合發展項目,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農項目,項目建成后,能實現‘田成方、樹成行、渠相連、路相通’,提高土 地的使用效率。”石書記認為,一些群眾不配合主要是項目施工時傷到部分人的利益,沒有補償便心生不悅,開始鬧事。還有些村民覺得項目建設用地破壞了他們的 風水,由此也不答應。
7.“扁豆姑娘”小王是1986年出生的農家女。2010年7月,她從上海某銀行辭職回家種青扁豆,擔任上海紅剛青 扁 豆生產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這幾年,小王將先進的管理方法引入合作社,開設了規范高效的農資配送、農產品結算中心。農產品檢測室等服務窗口。與復旦大學等高 校合作,研發青扁豆與高產水稻,優質草莓等輪作、套作技術,培育出了“紅剛三代”青扁豆新品種。她還注重品牌培育和市場營銷,“紅剛”青扁豆被評為上海市 品牌產品、上海市著名商標。2011年,青扁豆總產值達3.18億元。合作社被授予“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等榮譽稱號。合作社里的種植戶們的年純收 入超過10萬元。
小唐是個自小在城里長大的年輕人,2007年,他辭職到文登村承包了200多畝低效林,創建了“木魚山生態農業有限公 司”。經過多年艱苦不懈的努力。現已經取得成效:經濟林木種植200余畝,成林桉樹20000多株,油桐40000多株;修建豬舍3000多平米,一年新 出生的豬有3000多頭;修建魚塘8畝,年產魚上萬斤。“豬糞用于發酵生成沼氣,部分還可以用于樹木施肥、喂魚,形成了‘豬-沼-林’的綠色生態資源循環 利用模式。”小唐說:“現在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教給大家技術,帶動大家一起致富,讓鄉親們都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日子,使農民成為讓人羨慕、受人尊重的職 業。”
有專家指出,過去,“農民”不僅意味著他的職業是務農,更多的還是一種社會等級、一種身份、一種生存狀態、一種社會組織方式、一種 文 化乃至一種心理狀態。現在,“農民”應當回歸其本來的職業屬性和意義——即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農民”更應該是一種職業,就像醫生、教師、工程師這些 職業一樣,被平等對待。現在,理應將農民從社會成員階層轉為經濟產業職業。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的職業農民,同時強調,隨 著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農村也應成為一個欣欣繁榮的社區,應該擁有一大批年富力強的種植大戶、專業大戶、養殖大戶、農民經紀人、農民企業家等新型的 職業農民。
作答要求
第一題:根據“給定材料4”簡要分析我國土地撂荒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15分)
要求:準確、全面、條理清晰,不超過200字。
第二題:“給定材料1”反映了當前我國農業科研和基層農技推廣存在的問題,請你對這些問題進行概括。(20分)
要求:全面、準確、有條理,不超過300字。
第三題:“給定材料5”介紹了我國當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三種形式,請你指出這三種形式是什么并分析每種形式的主要特點。(25分)
要求:分條表述,內容準確,邏輯清晰,不超過400字。
第四題: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請結合給定資料,以“讓農民成為受人尊重和羨慕的職業”為題,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確,思想深刻;
(2)內容充實,有說服力;
(3)語言流暢,800-1000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