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3年政法干警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專題
注意事項:
1.本題本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
2.請在題本、答題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并用2B鉛筆在準考證號對應的數字上填涂。
3.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指定的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
4.待監考人員宣布考試開始后,你才可以開始答題。
5.所有題目一律使用現代漢語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翻過來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確認數量無誤、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
嚴禁折疊答題卡!
給定資料
1. 資料顯示,我國農業科研投資強度(即農業科研投資占農業GDP的比重)為0.77%,同期全國的科研投資強度為1.7%,農業科研投資強度的國際平均水平 是1%,發達國家一般為3%~5%。據調查,我國國家級農業科研究院項目的穩定支持經費僅為20%~30%。由于研究條件差、待遇低,近幾年每年一些農科 院所的科研人員流出率約為職工總數的3%~5%,而且大都是副研究員以上的科研骨干和技術后備力量。現在我國每年有7000多項農業科技成果問世,但轉化 為現實生產力的僅占40%左右,國外一些發達國家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可以達到80%以上。國家部委、科研單位、項目實施組織之間分工不明確,經常出現課 題重復、經費使用效率不高的情況。由于農業科研周期較長,現有的科研管理體制難以確保農業科研項目的連續性。
自國內種業市場開放以來,跨 國 種業公司紛紛來華開展種子業務。美國的M公司、X公司等外資企業利用與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機會,憑借其農業研發技術和強大的創新能力。對種子進行篩 選和改良,迅速占領我國的種子市場。例如,美國X公司的玉米品種“先玉335”,4年時間就占據了吉林較大市場份額。國外跨國種子公司的研發投入一般占銷 售收入的10%左右,有的高達15%~20%。反觀我國,擁有研發創新能力的國內種子企業不到總數的1.5%,絕大部分企業研發投入占其銷售額的1%,有 的企業還達不到這個數字。
計劃經濟時期,我國曾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備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從科研單位到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一直到縣、鄉、 村,曾經對農業技術的迅速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原來鄉鎮的各種機構很健全,俗稱“七站八所”,包括獸醫站、農技站等,1992年以后農業生產資料市場放 開,這些站所就慢慢都取消了。農技專家李某對記者說,“一家一戶耕作的小農經濟,是我國農業的基本國情。需要依靠大量農技人員來指導農民精耕細作,提高農 業產量和質量,然而當前基層農技推廣的情況卻不容樂觀。”
“農技站普遍‘三無’,搞農技推廣難吶!”翁源縣龍仙鎮的鄉間小道上,剛給農民 做 完技術指導的鎮農技站站長索性停下摩托車,跟記者細談起來,“我們站有四個人,但是連辦公室也沒有,只能到鎮政府蹭別人的辦公桌用。平時下鄉搞農技推廣也 沒有車,只能自己掏錢買摩托車走村入戶。而所謂的試驗示范基地、儀器設備更是想都不要想。雖然現在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實現了定編保收,但卻處于‘有錢養兵, 無錢打仗’的困境,我們全縣一年的農技站工作經費只有5萬元,分配到那么多鄉鎮,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平時搞農技推廣都要自己掏錢。如果不是農民有感情, 很多人早就偷懶了!
2.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經合組織于今年6月初聯合發布的《2013-2022年農業展望》指出:“在經濟快速增長和資 源 有限的制約下,中國的糧食供應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币揽咳蜣r業市場是一種方法,但要滿足每年超過6億噸的糧食需求,中國必須維持主要糧食作物的自給率。 中國人的米袋子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2013年4月,中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博鏊亞洲論壇“糧食安全”圓桌會上表示:“中國主要農產品供應充足,價格總體 穩定,水稻、玉米和小麥三大主糧的自給率達到98.1%,應該說13億中國人的飯碗還是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1978-2012年,中 國 的糧食產量增長了93%,過去的9年,糧食生產的弧線始終上揚,如無意外,今年將會出現“十連增”的豐年奇跡。然而,即便是在豐收之年,以及糧食安全狀況 最好的時期,某社科專家還是憂心忡忡地提醒:“未來農業的任務仍將非常艱難。一方面農業在增長,另一方面供給的增長趕不上消費的增長!睋吨袊鴩临Y源 報》報道,2003-2011年,糧食生產累計增長33%;同期消費累計增長41%,消費增速是生產增速的1.24倍。
民以食為天,農產 品 價格高低關系到每一個人的生活,農業對物價穩定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我國消費品物價指數(CPI)中食品構成權重一直較高,食品價格對整個物價的影響在 60%-80%。如果農產品價格失控上漲又會導致工業品等價格上漲,加上運輸成本增加等一系列的價格傳導效應,會使國家消費進入動蕩狀態。
3. “土地失控!”某著名雜交水稻研究專家說,“這些年中央以最嚴厲、最嚴格的政策來保18億畝耕地紅線。但到了縣級再到鄉鎮和村一級,情況并不那么樂觀,這 些地方大多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搞城鎮化、工業化,最難控制的是村這一級,尤以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為甚!比缃瘢瑥奶K南、蘇北、浙北,一路高速公 路過去,已經看不到連片的1000畝以上的農田,而10年前,那里還是連片的萬畝良田,F在,良田都變成了房子。該專家也坦言:“我們種水稻一畝只有 700塊利潤,種蔬菜、水果一畝利潤8000塊,種一畝花卉利潤是8萬塊,工業的利潤則是百萬千萬計!
“GDP增長再快,引進的投資再多,如果百姓的吃飯都成問題,那大家肯定不幸福!庇腥珖䥇f委員說。但中國這樣一個泱泱農業大國,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滋養他們的土地。什么時候,在土地上耕作,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營生?
19 年前美國學者布朗提出了一個曾經轟動世界的命題;誰來養活中國?時至今日,這一命題仍時刻警示著我們,國家無糧不穩,如果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寧可遠離家 鄉到城市打工,也不愿在家鄉種地、喂豬、養雞,那么我們的農業將會不穩,農業不穩,其他都將不穩。專家指出:“基本的口糧如果有10%的不足,社會可能會 出現動亂;如果有30%的不足,那就安全亂掉了!
4.據報道,我國每年撂荒的土地有近3000萬畝。且土地撂荒現象有蔓延之勢,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就相關問題討論如下:
廣 西的吳縣長說:“我們這樣的邊遠山區縣,現在農村勞動力也不夠用了,全縣38萬多人,但外出務工人員卻有10萬多人,現在,每到春季采茶時節。只能從貴 州、湖南的相鄰縣引進農民工幫著采茶,尤其是‘80后’、‘90后’這些年輕人,離土地越來越遠,他們甚至壓根不會種地!
河北省某村王支書說:“現在我們很多地方,在田間地頭,農業生產都是由婦女、兒童、老人組成的‘雜牌軍’來承擔。這些雜牌軍哪能和壯勞動力相比啊?他們能種多少地啊?家里20畝地,也就能種個5畝地罷了!”
另 一位人大代表張某說:“我在調研時發現,農村學生回鄉的意愿極低,一方面是父母當初讓孩子上大學,就是為了孩子不再像自己一樣辛苦;另一方面,很多農村學 生從小看著父母風里來雨里去,衣服整天臟兮兮的,出去有時還會遭到別人異樣的目光,自己寧愿在外面少掙點,也不愿意回鄉務農。按照農民的話說,在家種地的 人連媳婦都找不到,只有沒啥本事的人,才會回家種田。說到底啊,還是別人看不起咱農村人,以至于我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
安徽的一位代 表 說:“我去年去了幾個偏遠縣,一路所見,是大量拋荒的耕地。一個農民朋友給我算了筆帳;這個季節只能種小麥和油菜,一畝收1000斤,現在的收購價格是每 噸1900元,辛苦5個月,種5畝小麥,扣除生產成本,凈收入2000元,現在的城市里正是‘用工荒’,不需要什么特殊技能,找個每個月2000元的建筑 工作也不是什么大的‘夢想’,5個月收入萬把塊錢很輕松啊,女的要能做‘月嫂’,一個月三、五千的也不難。沒‘錢數’,又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還有誰種地 啊?”
重慶的一位農民代表說:“我們村耕地約400畝,撂荒約100畝,在撂荒地中,60%為坡瘠地、邊遠零星地,產量很低,原來,鄉鎮 還 有個農技站,給我們講一些科學知識,提供技術服務,能提高不少收成呢!但現在呢,鄉鎮農業技術人員80%改行從事經營活動,省里、市里組織的農業科技下鄉 活動,也起不到多大作用,我們種地時遇到些新問題,弄不懂,也沒有人給我們服務,可不就逐漸撂荒了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