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市公務員錄用考試
《申論》試卷(A類)
滿分:100分時限:150分鐘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與傳統的作文考試不同,是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與表達能力并重的考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論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題紙指定位置。
4.答題時請認準題號,避免答錯位置影響考試成績。
5.作答時必須使用鋼筆或圓珠筆,在答題紙有效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
二、資料
1.當今中國既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于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領域存在不少問題。從總體上看,我國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階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經過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建設和發展,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都顯著增強,這為我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解決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打下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同時,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并沒有改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改變,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我們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物質基礎還比較薄弱。解決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既要增強緊迫感,又要長期努力,尤其需要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2.近年來,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和國際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新的社會事務和社會問題。例如,在城鎮化過程中,外來人口管理、城市社區建設和管理、城郊結合部管理等問題。在工業化過程中,出現征地拆遷、環境和資源保護、安全生產與勞動保護等問題。在市場化過程中,出現就業與失業、企業改革、勞動權益保護、收入分配、市場監管和服務,以及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等多種社會事務。在信息化過程中,出現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管理、食品藥品安全管理等社會事務。由于社會結構變動,社會需求結構變化和升級,出現了農民工問題以及與之相關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養老問題、醫療問題、精神文化甚至生理需求問題,出現了獨生子女問題和老齡化問題,出現了國際交流與合作、信仰多元化、文化傳播與文化安全等問題。這些新的社會事務使得社會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社會管理難度加大。這就需要進行全新的各類社會管理制度的科學設計和制度安排,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也應注重連貫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3.制度是要靠執行來落實的。制度名聲再響、力度再大,執行力或可操作性不強,不能形成常態、真抓實干,就會形同虛設,或者流于形式。2011年有兩部新修訂的法規開始在全國正式施行。雖然兩部法規與所有民眾關系都十分密切,但兩部法規的執行力度和引發的關注度卻是“一熱一冷”。
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我國對醉酒駕車違法行為的處罰從行政處罰上升到更加嚴厲的刑事處罰。在過去,由于法律法規對酒后駕車的處罰力度不夠,再加上一些酒后駕車人員法制意識淡薄、安全意識不強、存在僥幸心理、視交通法規于不顧等原因,導致酒后駕車屢禁不止。酒后駕車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近年來,由于“酒后駕駛”引發的惡性交通事故案件屢屢危害公共安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如2009 年6月30日,張明寶在南京江寧區醉酒駕車,沿途撞倒9名路人、撞壞6輛轎車,釀成5死4重傷的慘劇,死者中還有一名孕婦。經檢測,肇事司機體內血液酒精含量高達每百毫升381毫克。同年8月5日晚,黑龍江雞西市的張喜軍酒后駕駛路虎越野車沖進夜市人群,連撞20多人,造成2人死亡、26人受傷。這次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后,2011年5月1日凌晨,北京、南京、廣州、深圳、重慶、杭州、哈爾濱等地交警部門紛紛設崗,查獲多名涉嫌醉酒駕駛者,他們不但被吊銷駕駛證,而且被以“危險駕駛罪”起訴,受到刑事處罰。“醉駕入刑”這一新名詞開始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里,在北京被查獲的內蒙古司機李俊杰、哈爾濱司機于洪浩等全國各地因“醉駕入刑”的“第一人”被諸多媒體曝光。“醉駕入刑”提高了司機的違法成本,對涉酒違法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對危險駕駛人員起到了很強的震懾和警示作用。同時,電視、廣播、報刊等社會力量廣泛宣傳酒后駕車的危害性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開辦專項整治宣傳節目,引導文明的飲酒文化,并對典型個案進行曝光。再加上公安交警部門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執法力度和剛度極強,效果才如此顯著。“醉駕入刑”已經成為約束酒后駕駛的“撒手锏”,所以很多人不敢去觸犯酒駕的“高壓線”。
4.而同樣是在5月1日,新修訂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也正式生效,規定28類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明確禁止在室內公共場所吸煙,并作為單獨條款出現,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表明了中國積極履約、控煙的決心和對國民健康的重視。但是仔細查看《實施細則》就會發現,這里并沒有涉及不執行禁煙規定的公共場所將受到何種處罰,以及處罰額度和執法主體,不少人認為這是政策的軟肋。《實施細則》里規定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設置醒目的“禁止吸煙”警語和標志,應當開展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并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對吸煙者進行勸阻等。禁煙本是政府的責任,這一規定卻將責任轉移到了公共場所經營者的身上,而他們只是普通市民,根本就沒有行政執法權,怎能擔當起禁煙的重任?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處罰措施,會有多少人將新《實施細則》放在眼里?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將導致禁煙效果不佳。
如某市曾在2010年實行號稱“史上最嚴”的控煙條例,明確規定餐廳、網吧、公園、游樂場、機場、火車站、體育館、咖啡廳,以及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的辦公室等公共場所全面禁煙。條例制定之初,某市就確立了由一個機構綜合組織協調,包括市衛生局、公安局、教育局、市地鐵總公司等在內的15個部門分工負責的管理體制。但是多頭管理卻陷入了“無人管理”的真空。聲勢浩大的立法宣傳之后,市民既沒見到有誰去制止違法吸煙,更沒聽說有誰因違規而被處罰。有人調侃道,“一支煙”難倒了15個部門。
5.由于近年來我國各地房價上漲過快,中央出臺了包括限購在內的住房調控政策。2011年3月18日,我國南方某市住建局發布《關于貫徹國務院房地產調控政策 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8月份,再次下發《關于加強銷售資料審核 嚴格執行我市住房限購政策的通知》。而在10月11日上午,該市住建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公告稱:“10月12日起放寬限購條件,已辦理房地產權證超過5 年(含)的住房產權轉移,不納入限購范圍;允許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增購一套75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房。”但不到12個小時后,該局又在網站上通告稱: “為進一步征詢社會各界意見,并綜合評估政策影響,暫緩執行該政策”。限購松綁曇花一現,該市上演的這一出“房產新政鬧劇”掀起了軒然大波。
出于環保考慮,國務院辦公廳曾發出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限塑令”實施幾年來,有顧客說,“我記得以前去超市買東西,那塑料袋子是免費給你的,但是前兩年非要搞什么地球環保,禁止使用塑料袋,結果現在塑料袋非但沒有禁下來,反倒是開始收費了,去超市購物,兩三毛的袋子算不得什么,選擇購買塑料袋的人很多。”有關調查發現,超市里雖然塑料袋用量少了,但是連卷袋使用量劇增,而農貿市場、小商品市場和路邊攤,“限塑令”形同虛設,推廣效果甚微。日前,在一個農貿市場的早市,一賣菜的商販說,一開始查得很嚴,后來慢慢地就不怎么管了。
我國南方某縣的計劃生育工作多年來一直徘徊在全省倒數1-3名的位置。2008年,新一屆領導班子走馬上任,為了建立政績,完成好上級政府下達的計劃生育任務,甩掉計劃生育落后的帽子,采取了一項新的政治措施,即對計劃生育實行高額罰款,具體的罰款標準是:超生第二胎罰款為2000元,超生第三胎罰款 5000元,超生第四胎或更多罰款為10000元。縣政府希望通過這項措施的實施有效地控制縣里的生育數量。同時為了解決基層計劃生育工作經費不足的問題,有效地調動計劃生育人員的工作熱情,該政策還作出了罰款提成的相關規定,即罰款所得,村、鎮兩級各提成30%。該項政策實施兩年多后,縣政府調查后發現,根本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目標,超生問題仍然很嚴重。許多人寧愿交納高額罰款也要生育第二胎和第三胎,有些沒錢的家庭甚至舉債生育也在所不惜。似乎有很多人覺得,交了罰款就等于購買了計劃生育指標,就具有了合理合法的權利,不少人甚至在未生育之前就預先把罰金交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