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項:
1、閱讀給定材料,并按照要求回答問題。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材料40分鐘,作答80分鐘。
3、作答在答題卡的指定位置上,否則答題無效。
4、嚴禁大段摘抄材料,這樣做會影響你的成績。
二、材料:
材料一:“農民工希望的未來”
有些人打牌輸的連飯都吃不起
據調查,20-30%的農民工都感到極為寂寞,低收入和文化不高限制了他們,賭錢、喝酒等成為尋求刺激,排遣寂寞的方式。農民工的精神生活,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我們希望的未來
我們這兒有人還沒有合同,心里總不踏實,保險什么的也比不上城里人。
我們都尋思,老家學校還是不行,孩子要能來城里的學校就好了。可戶口太難弄,孩子上學很麻煩。
30%以上面臨無合同用工、拖欠工資等問題
《中國經濟報告》調查26.2的農民工沒有任何社保
44.5%農民工期望提高老家學校教學質量
41.6%農民工期望子女能在務工地公辦學校上學
材料二:
由于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緩慢,呈現出農民工非農化與市民化的“不同步性”、成本的“高價化”、結果的“半市民化”等現實特征。
農民工非農化與市民化在絕大多發達國是同步的、合一的、徹底的。例如,英國選擇了以“圈地運動”為代表的、以暴力為核心內容的強制性轉移模式;美國選擇了以自由遷移為特征的非農化轉移模式;日本的“跳躍式轉移”和“農村非農化轉移”相結合的非農化模式,使其比較直接和快速地完成了農村人口非農化和市民化的過程。但是,由于中國特有的二元體制和制度,在漸進改革模式下的城鄉人口轉移呈現出特有的中國路徑——農村人口的城鎮化過程被分割為兩個子過程:第一階段從農民到城市農民工的過程;第二階段從城市農民工到產業工人和市民的職業和身份變化過程。目前,第一階段已經取得重大進展,農民進城的人數逐年迅速增加。但是,第二階段即農民工轉化為市民的進程,卻舉步維艱。
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的“高價化”首先表現在城鎮化的公共成本高上。據分析,城市每進入一個人,需要“個人支付成本”1.45萬元/人,“公共支付成本”1.05萬元/人,總計轉變一個農民成為城市居民平均需支付的社會總成本為2.5萬元/人(按2000年不變價格)。其次,農民工市民化的高成本,表現為個人支付的高成本。具體來說,其一,進入城市搜尋工作的成本高;其二,生活成本、教育培訓費用,以及為規避風險而為自己或家人購買保險所支付的人均保障費用等也相當高昂;其三,居住的成本高,租住尚且不易,購房更是難于登天。
從農民式市民化結果的“半市民化”來看,農民工一直被當作純粹的就業者和勞動者,被局限在次級的勞動力市場,大多從事臟、累、苦、險、差等行業,有限地參與城市的勞動分工,并沒有與城市社會、制度和文化系統實行有效的銜接,真正融入城市社會的狀態。在身份上,難以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在就業、戶籍、社會保障、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同等的待遇。在權力保障上,不能與城市居民“同工同酬、同工同時、同工同權”。在城市社會生活層面,他們不能進入城市主流社會,只能生活在城市的邊緣地帶,與城市居民之間形成明顯的隔離,處于“生存孤島”之中,且由于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農民工往往選擇單獨外出,造成一方面是夫妻分居,另一方面是老者、兒童留守的農村家庭分離。在社會心理層面,由于不被城市居民所接納和認可,導致他們對城市社會產生復雜的情結,逐漸轉向對內群體的認同,尋找內群體的情感和社會支持。
材料三:2010年我國由農村遷往城市的移民的職業分布
職業分布 | 國家與社會管理者 | 專業技術人員 | 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 | 商業工作人員 | 合計 |
占比(%) | 0.08 | 10.85 | 3.37 | 13.83 | 100 |
職業分布 | 服務性工作人員 | 農林牧副漁水利業生產人員 | 生產和運輸工人 | 無固定職業 | |
占比(%) | 25.59 | 0.67 | 40.55 | 5.06 |
公務員考試行測題庫丨公務員題庫手機端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