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年真題特點
(一)題材的選擇——靈活、多樣
河南省申論考試的題材從范圍來看,始終沒有超出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為:經濟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社會方面和生態方面。從歷年的考試真題來看,有考查單一領域,也有考查復合領域。
從上表可以看出,河南省申論考試試題材料選取并不局限于單一題材,題材的設置也較為靈活,且往往從某一具體事件引入話題,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角度剖析某一題材。因此,考生在平時復習時要對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五大方面進行全面分析,做好充分備考準備。
同時考生還需要注意,廣義上所有的申論命題都可以與履行政府職責、建設服務型政府聯系起來,無論經濟、社會,還是環境保護問題,申論作答最終都要落到“落實政府責任,履行政府職責”上,申論考試的本質目的是要考查考生對政治理論的掌握水平、對政治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通過經濟、民生、環保等問題與政治的聯系點來切入,運用政府建設、行政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理論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更具體、更精確地測試出考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二)材料的組織
1.淡化本省色彩
河南省申論給定材料,從內容涉及的地區范圍來看,一般并不突出本省問題,本省經驗、本省經濟社會和政府工作情況也很少出現在申論材料中,也不要求結合本省的實際情況分析當前的社會形勢或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思路。總的來說,本省色彩較淡,地域性不強。例如2010年和2011年河南申論考試考查的主題分別是:“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問題”、“弘揚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給定材料中都沒有涉及到本省情況,而是選取了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具有普遍性和長期性的材料。
2.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相結合
事實材料是對客觀事物的直接描述,是事實的陳述和實踐的總結。形式可以是事例、典型、經驗、做法、措施,也可以是數據、圖表、文件、談話,語言形式為敘述性的語句。表現為:列舉事例,列舉數字,介紹經驗、典型做法、措施等。如:2011年河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給定資料8,就是事實材料。
理論材料是對客觀事物和實踐的抽象概括。表現為:引述經典、引述文章言論、引述談話言論、引述法律條文、介紹施政方針政策或介紹名詞、定義、科學定律等。如:2011年河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給定資料7,就是理論材料。
通過上述內容可知,2011年河南省申論考試中包括事實材料與理論材料。因此,考生在復習時要關注一下這一趨勢,在平時的練習中拿到申論試卷要能區分事實材料與理論材料,能找到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學會站在政府的角度透過現象看本質,準確把握材料的主旨。
(三)題目數量——四題為主、三題為輔
從表中我們看到,河南省申論考試是以四道試題為主。但由于,近兩年河南省公務員考試參加都的是聯考,那么,我們有必要分析一下2012年上半年其他省份公務員聯考的題目數量,希望能為2012年河南省下半年考試找到可借鑒的出題數量導向。
2012年上半年公務員聯考題目數量分為兩種,一種是,以湖南為代表四題模式;另一種是,以寧夏為代表的三題模式。因此,建議考生平時練習應以四題模式為主,三題模式為輔進行復習規劃。
(四)題目類型——仍以五大題型為主
河南省的申論要求并沒有脫出申論考試的一貫題型,仍是以歸納概括類試題、綜合分析類試題、貫徹執行類試題、提出對策類試題、文章寫作類試題為主。考生在復習時一定要圍繞這五大題型進行訓練,將其放于同等地位,切不可有所“偏科”,越是自己把握不準的題型,越要加強訓練,這樣才能保證復習的全面性,從而在真正的考試中發揮自如,脫穎而出。
二、命題趨勢分析
通過分析2009~2011年河南申論真題,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可循的發展趨勢:
一是繼續緊跟大政方針,在重要政策的大背景下,選取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的問題,更有針對性,更加具體化。同時建議考生在備考時對社會熱點知識要進行了解和儲備,這將有利于考生在考場上提高閱讀和作答的效率和水平,也更有利于緊隨大政方針的發展方向。
二是在作答要求設置上,采取傳統的四題方式為主,三題方式為輔,但分別考查的還是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所以考生平時備考時應該注重四題命題方式和考查能力的訓練為主,以三題模式訓練為輔。
三是在所考查的的題型中,應用文類試題最近在國考及各省考中新出現的一種題型,它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貫徹執行能力,需要考生予以注意;文章寫作題的分值在河南省考中占的比值較重,而且也是最能與其他考生拉開差距的地方,故考生平時一定要加強訓練,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同時,2012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也傳遞出了一個信號,文章寫作題以話題作文的形式出現,因此,建議考生在備考中練習一下寫話題作文,做到心里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