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世界杯開幕式上,身穿骨骼機器人的截癱患者開出的第一球,引發了全球驚嘆。在當今世界工業領域,機器人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產者”。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中國正在將工業機器人作為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但是仍然面臨著應用不足與核心技術落后的巨大瓶頸。
工業機器人代表未來生產力
在制造業領域,面對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漲,企業對于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日益迫切。在全球范圍內,工業機器人、3D打印、人工智能等技術為美國等西方國家制造業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預示著未來不久工業機器人或將掀起新的工業革命,占據技術優勢的國家制造業成本將大幅下降。一旦工業機器人技術普及,中國制造業成本優勢可能會被進一步壓縮。因此,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趨勢及國際市場形勢來看,大力發展與應用工業機器人勢在必行。
工業機器人是最典型的機電一體化裝備,技術附加值高,應用范圍廣,是先進制造業的支撐技術和信息化社會的新興產業。據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和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進入20世紀90年代,機器人產品發展速度加快,年增長率平均在10%左右,2004年增長率達到創記錄的20%。其中,亞洲機器人增長幅度最為突出。
近幾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的快速推廣,主要基于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天津鉅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新型電子元器件及精密模具的生產,是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該公司經理徐貴奇告訴記者,現在一線普通工人月薪至少在三四千元,有一定技術的工人收入堪比“北上廣”白領。
記者從國內舉辦的多場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上注意到,實現自動化生產、智能識別、安卓系統操控的工業機器人,成為不少裝備制造企業解決人力成本上漲壓力的“法寶”。作為一汽豐田供應商之一,天津神技夾具設備有限公司營業部負責人劉莉表示,公司近幾年抓住市場需求,推出了一批符合智能化發展趨勢的工業機器人,它們大都輕量小型化、低成本簡單路線施工、穩定性好。去年僅幾個月這種訂單就超過了400多萬。
為蘋果手機代工的富士康已宣布,計劃在組裝線部署100萬臺機器人替代人工重復性手動操作。而專業生產工業機器人的史陶比爾精密機械電子有限公司,其訂單量每年增長都在40%到50%。
華鑫證券發布研報指出,勞動力成本的顯著上升倒逼制造業企業產業升級。中國機器人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行業存在長期投資機會。
中國工業機器人應用仍顯不足
我國是國際市場上工業機器人的重要購買商,2013年工業機器人購買量是全球銷售量的五分之一,已經超過了以技術利用見長的日本?偛课挥诘聡膰H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也指出,中國在2012年買入36560臺工業機器人,同比增幅高達60%。
近日在天津舉行的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蔡鶴皋表示,中國近5年新安裝的工業機器人增長了2倍。據行業研究機構高工產研預測,中國工業機器人產值空間在3100億元至6880億元。
與此同時,工業機器人的“中國創造”品牌實力也在不斷增強,在今年舉行的中國國際制博會上,國內工業機器人生產商嶄露頭角。除了那智不二越、西門子、日本安川等國外工業機器人企業參展外,上海發那科、大連光洋等在現場展出了搬運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編程機器人等。大連光洋研發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數控系統,終結了中國高端數控系統不能自主制造的歷史。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