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5.就業是13億多人口最大的民生。2017年4月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義珍表示,2017年一季度就業情況整體平穩,呈現“溫暖開局”。
當前,我國就業還面臨哪些挑戰,如何看待全年就業走勢?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表示,從一季度數據來看,就業的主要指標開局良好。1月份、2月份,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88萬人,同比增長16萬人,可以說是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從宏觀經濟、外貿等各方面綜合看,一些數據的表現甚至超出了人們預期。其中,宏觀經濟形勢是影響就業最大的因素。2017年以來,宏觀經濟呈現明顯復蘇的態勢,對促進就業是重要利好消息。
“不過,今年的就業形勢仍然錯綜復雜,面臨不小壓力,既表現在總量矛盾上,也表現在結構性矛盾上。”李長安表示,據測算,2017年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超過1500萬人,其中包括近800萬高校畢業生,以及職業學校畢業生、初高中后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等。再加上化解過剩產能需要安置的轉崗職工,以及農村新轉移勞動力,就業總供給規模依然十分龐大。
李長安說,在經濟回暖期和轉型期,技術技能等各類人才短缺的矛盾也在加劇。隨著去產能、去庫存工作的深入,部分地區、行業、群體的失業風險有所攀升,結構性矛盾還會進一步突出。對于去產能任務比較重的行業和地區來說,轉型壓力比較大,如何來安置轉崗需要就業的勞動者,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雖然困難和挑戰不少,但是我們也有不少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李長安說,從過去幾年情況看,經濟下行沒有引發失業驟增,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特別是快速發展的第三產業,已成為吸納就業的主要陣地。新經濟形態的不斷涌現,也為勞動者提供了很多新的就業崗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持續開展,對就業貢獻率不斷上升,更多勞動者通過努力成功創業,發揮了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這些都為促進我國就業的穩定增長提供了新動能。
李長安表示,未來就業工作要從“量”和“質”兩方面入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多數勞動者已經不再滿足于擁有工作崗位,而是要求工作崗位更有尊嚴、更加體面。“目前,一些新經濟形態催生的就業崗位,還存在著工資水平不高、就業崗位不穩定、社會保障不健全、勞動時間過長、工作環境不佳等問題,這表示實現全體勞動者的體面就業仍然任重道遠。”李長安說,要兜牢就業這個民生底線,需要多管齊下,既緩解總量上的困難,解決結構上的矛盾,同時又要實現就業質量的提高。
作答要求
一、根據“給定資料1”,簡述我國大學生在就業時存在的不良心態。(10分)
要求:
(1)準確、精練;
(2)不超過150字。
二、依據“給定資料2”,談談對藍領薪酬“碾壓”普通小白領現象的認識。(15分)
要求:
(1)準確、全面,有邏輯性;
(2)不超過300字。
三、假如你是某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請根據“給定資料3”,擬定一份關于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工作方案。(20分)
要求:
(1)內容具體、全面;
(2)語言流暢,對策可行;
(3)不超過500字。
四、假如你是濟南市勞動就業辦公室的相關工作人員,受邀參加全國婦女就業創業論壇,請根據“給定資料4”,擬定一份發言提綱,介紹本市做法。(15分)
要求:
(1)緊扣資料,內容全面;
(2)層次分明,有邏輯性;
(3)不超過400字。
五、“給定資料5”畫線句子提到“就業是13億多人口最大的民生”,請以“擴大就業”為主題,聯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思路明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相關推薦:
2019公務員真題及答案解析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