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1.時間: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2.第一任君王:趙構
3.其他重要君王:趙昚、趙惇、趙擴、趙昀等
4.建都:南京應天府(今商丘)
5.重大歷史事件:
(1)建炎南渡:發生在兩宋交替之際康王趙構為了躲避北邊異族女真人的侵略追擊,而南逃至江南的事件。靖康二年(1127年),趙構從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鴻慶宮祭祀趙宋祖廟,在宮殿內即位為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建立。
(2)順昌之戰:南宋初抗金重要戰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將領劉锜指揮的這一戰斗是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城邑防御戰爭。整個戰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40年五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一日,歷時6天,經過三次戰斗,擊潰金軍的前鋒部隊;第二階段從六月七日至六月十二日,歷時6天,劉锜率全城軍民與金兀術親自率領的金軍主力決戰,取得了順昌保衛戰的最后勝利。
(3)紹興和議:南宋與金訂立的和約。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與金于書面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
宋高宗希望把生母本人和徽宗的遺體接回,答應金殺岳飛。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趙構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岳飛與其子岳云、部將張憲于臨安(今杭州)。《紹興和議》立刻實現,宋高宗生父徽宗的靈柩和生母韋氏本人被送回南宋。宋高宗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4)隆興和議:繼紹興和議之后南宋與金朝訂立的第二個屈辱和約。宋孝宗即位后欲進攻金朝,收復中原,于起用老將張浚等發動“隆興北伐”,卻于隆興元年(1163年)在符離被金軍擊潰。朝臣湯思退等群起攻擊張浚北伐誤國,力主和議。孝宗動搖不定,下罪己詔,罷黜張浚,任用湯思退等妥協派執政,并下令撤防,遣使與金議和。因和議至次年即乾道元年(1165年)正式生效,故又稱“乾道之盟”。隆興和議之后宋金兩國維持了四十年的和平。
(5)嘉定和議:南宋第四任皇帝宋寧宗時,宰相韓侂胄專權,定理學為偽學,受到當時不少士大夫的攻擊。1206年,韓侂胄為了立功來保持相位,便輕率出兵北伐金,結果潰敗。主和派楊皇后殺韓侂胄請和,1208年訂立屈辱的嘉定和議。嘉定和議后,雙方大致維持和平六七年。
6.政治:
南宋時期是加強中央集權、“干強枝弱”的時期。南宋繼承了北宋“強干弱枝”政策,在中央地方權力、官僚機構、司法、軍權等方面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系列措施,為維護國家內部統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國內環境。
從用人制度上看,南宋是所謂“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南宋時期,取士更是不受出身門第的限制,只要不是重刑罪犯,即使是工商、雜類、僧道、農民,甚至是殺豬宰牛的屠戶,都可以應試授官,南宋的科舉登第者多數為平民。
7.經濟:
(1)南宋與印度洋北岸的阿拉伯帝國構成了當時世界貿易圈的兩大軸心,鑒于此,美籍學者馬潤潮把宋代視為“世界偉大海洋貿易史上的第一個時期”。
(2)海外貿易的主要港口有泉州、廣州和明州,對外貿易東達日本、朝鮮,西至非洲一些國家。
(3)自秦以來的歷朝一直奉行“重農抑商”政策。到了宋代,商人社會地位得到了提高。南宋開創了古代中國商品經濟發展的新時代。商業與農業同被視為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士、農、工、商,皆百姓之本業”成為社會共識。
(4)南宋時期,紙幣大量流通,逐漸代替銅錢成為主要交換手段。南宋的紙幣分為“交子”和“會子”。交子主要在四川地區使用,會子則分為“東南會子”、“兩淮會子”和“湖北會子”三種。不過,南宋后期因為大量發行紙幣,造成貨幣貶值,物價飛漲。
8.文化:
(1)陸游愛國詩《示兒》。
(2)新儒學——理學思想誕生。奠定了理學在封建正統思想中的主導地位。南宋時期,理學被欽定為封建正統思想和官方哲學,影響了元、明、清三代的思想和學術領域。
作為程朱理學集大成者的朱熹,是繼孔孟以來最杰出的儒家學者。南宋時期維持了近百年學派間互爭雄長和欣欣向榮的景象,形成了繼春秋戰國之后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百家爭鳴”的盛況。日本學者將宋代稱為“東方的文藝復興時代”。
(3)南宋是古代中國文化教育的興盛時期。宋代統治者將“崇經辦學”作為立國之本。南宋官學私學皆盛,徹底打破了長期以來士族地主壟斷教育的局面,南宋的中央官學、地方官學、書院和私塾村校都獲得了蓬勃的發展。
9.農業/手工業:
(1)水利田和梯田的開發,沿邊屯營田的開墾,擴大了農田面積。
(2)水田增加,產量進一步提高。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等地,稻米產量很大,當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3)南宋發明了“冶銀吹灰法”和“銅合金鐵”冶煉法;開始使用焦煤煉鐵(歐洲人在18世紀時才發明),是中國冶金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碑。
(4)棉花的種植擴展到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綿紡織業成為產棉區的主要農村副業,有了一套搟、彈、紡、織的棉紡織工具。
(5)隨著棉花種植的推廣,到南宋末年,江南一帶較為普遍地紡織棉布了。根據南宋詩人艾可叔的《木棉詩》可以看出,當時已經有了房車、彈弓、織機等工具。
(6)南宋蠶桑絲綢生產,已形成了一整套從栽桑到成衣的過程,為明清的絲綢生產技術奠定了基礎。
(7)南宋地處江南,交通運輸多用船只,因而造船業較為發達,泉州、廣州等地都是當時的造船中心,能制造大型遠航海船。
(8)許多官窯隨著一起遷到南方,如著名的修內司官窯設于臨安鳳凰山下。
10.科技:
(1)南宋在數學領域有巨大貢獻。杰出數學家秦九韶撰寫的《數學九章》提出的“正負開方術”,比西方早500多年。另一位杰出數學家楊輝,編撰有《詳解九章算法》、《楊輝算法》等十余種數學著作,收錄了不少中國現已失傳的數學著作中的算題和算法。
(2)南宋宋慈的《洗冤集錄》是世界上第一部法醫學專著,比西方早350余年,它不僅奠定了中國古代法醫學的基礎,而且被奉為中國古代“官司檢驗”的“金科玉律”,并對世界法醫學產生了廣泛影響。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