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常識判斷 |
第 2 頁: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3 頁:數量關系 |
第 4 頁:判斷推理 |
第 5 頁:資料分析 |
第二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本部分包括表達與理解兩方面的內容。請根據題目要求,在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恰當的答案。)
6 至少在中文世界,將儒家傳統定性為一種“人文主義”,已經成為學界的_________,而視儒家傳統為一種“宗教”,或者認為儒家傳統具有一種宗教性,則清末民初以來一直爭論不已,至今_________。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公認 尚無定論B. 共鳴 未置可否C. 共識 莫衷一是D. 慣例 前途未卜
參考答案:C
解析:這是一道實詞結合成語的辨析題。根據語句中的“自清初以來一直爭論不已”說明語句中提到的問題是一個仍處于爭議中的問題,故排除B、D兩項;“尚無定論”只是說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不能體現出存在爭議;“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說明還存在爭議。故選C。
7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文學_________了,文學家們似乎都已經退隱到超凡脫俗的文學世界里,或專營文學技術的革新,或致力于自我感情的_________,在各種重大場合都很難看到文學的身影。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消失 裝飾B. 寂靜 掩飾C. 沉默 宜激D. 沉寂 雕飾
參考答案:D
解析:這是一道實詞辨析題。根據語句的含義,文學是不可能“消失”的,排除A項;“宜激”是一個非常少見的詞,且用在這里也不恰當,排除C項;根據“致力于”和語句的意思,文學家們不在“文學”了,只是呆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著力于自己的事務,對感情當然不是“掩飾”,而是“雕飾”。故選D。
8 誠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對抗或叛逆確實是中國當代詩歌完成自我_________的法則之一,以真實取代虛假,以個人反抗群體,以感激抵制理性,以平面消除深度,中國當代詩歌正是在這種不斷的反叛中實行著某種_________。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衍變 更新B. 蛻變 更迭C. 嬉變 替換D. 演變 置換
參考答案:B
解析:這是一道實詞辨析題。首先排除C、D兩項:“嬉變”中的“嬉”有游戲玩耍的意思,有不嚴肅的意味,用在該句中不合適;“置換”有替換的意思,不合句意;“更新”有去舊換新之意,語句的意思是中國當代詩歌自身的發展歷程,不是一個去舊迎新的過程。故選B。
9靜一點也好,從柳宗元開始,這里歷來寂靜,京都太嘈雜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學子,都曾_________過這種嘈雜,結果,滿腹經綸被車輪馬蹄搗碎,脆亮的吆喝填滿了疏朗的胸襟,唯有在這里,文采華章才從朝報奏褶中抽出,重新_________心靈,并蔚成方圓。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期待 注入B. 迷戀 塞入C. 奢求 灌入D. 向往 凝入
參考答案:D
解析:這是一道實詞辨析題。首先排除A、C兩項:根據句意“這種嘈雜”其實是指京都的繁華景象,用“期待”或“奢求”顯然不合適;對于“這種嘈雜”,在沒有到京都之前,九州學子只能是“向往”,而不是“迷戀”。故選D。
10中國六十年的經濟發展歷程,是一個在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當中,如何在農業人口大國的基礎上,艱苦地完成工業化的原始積累,進入產業資本擴張階段,并開始向金融資本階段_________的過程。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上升B. 跨越C. 躍進D. 躍升我要提問
答案:D
解析:這是一道實詞辨析題。這段話是在講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跨越”有越過之意,顯然不合文意,首先排除B項;“上升”指由低到高的動作或狀態;“躍進”表達的是進入的一種狀態,比喻極快地前進;“躍升”是跳躍式的上升,形象地說明了快速地從高到低的一種狀態。D項最為貼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