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常識判斷 |
第 5 頁:言語理解 |
第 9 頁:數量關系 |
第 11 頁:圖形推理 |
第 12 頁:演繹推理 |
第 15 頁:資料分析 |
21、 關于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都是神論宗教
B.都以亞洲為發源地
C.基督教產生時間最早
D.目前佛教信仰人數最多
參考答案:B 解析:A項錯誤,佛教屬于無神論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屬于神論宗教。B項正確,佛教創始于古印度,基督教形成于亞洲西部,伊斯蘭教興起于阿拉伯半島,都在亞洲。C項錯誤,三大宗教中佛教產生最早,約在公元前6世紀,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分別產生于1世紀上半葉和7世紀初。D項錯誤,三大宗教中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
22、 對待歷史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是( )。
A.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B.批判地繼承
C.推陳出新、古為今用
D.全盤肯定
參考答案:A,B,C 解析:歷史文化遺產有精華也有糟粕,所以,必須批判地繼承,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對于古人創造的文化遺產,我們不僅要聯系當時的實際,科學地分析它的歷史價值,肯定它的歷史地位,而且還要從今天現實的情況和需要出發,研究它們在今天的價值和意義,而不能全盤肯定或否定。
23、 關于琴棋書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米芾的山水畫自成一家
B.東晉書法家王獻之被稱為“書圣”
C.圍棋在我國古代稱為“弈”
D.“高山流水”講的是琴師俞伯牙和樵夫鐘子期的故事
參考答案:B 解析:被稱為“書圣”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而非王獻之。故本題答案為B。
24、 從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來說,改革會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園詩,它伴隨著眼淚和痛苦”。對這兩句話包含的哲學道理理解正確的是( )。
A.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B.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事物的性質
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參考答案:B 解析: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表現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改革會使人人受益,但也不是一首田園詩,充分體現了這一哲學原理。故本題正確選項是B。
25、 描寫過年習俗的古詩‘‘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新桃”指的是( )。
A.新鮮的桃子
B.桃色的新衣
C.桃木制作的新門神
D.繪有壽桃的新年畫
參考答案:C 解析:“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桃”是指桃符,古時候逢到新年,家家戶戶都用兩塊桃木板子,畫上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據說有鎮邪的效用。因此C項正確。
26、 作為宏觀經濟調控手段,計劃手段( )。
A.既是一種行政手段,又是一種經濟手段,還是一種法律手段
B.要體現出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C.具有客觀性、戰略性和政策性等特點
D.由國家權力機關批準通過,指令性計劃具有約束力
參考答案:A,B,C,D 解析:A、B、C、D四項表述均正確。
27、 公文的密級分為( )。
A.加密
B.絕密
C.機密
D.秘密
參考答案:B,C,D 解析: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指涉及國家秘密的公文應當標明密級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級分為秘密、機密、絕密。標識此項的目的是便于公文管理、確保公文安全。
28、 帝王謚號主要依據其生前行為而定。下列各項中屬于謚號的是( )。
A.齊桓公
B.宋太祖
C.靖康
D.康熙
參考答案:A 解析:謚號是帝王、諸侯與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 平事跡與品德修養,所給予的帶有褒貶性質的稱號。大體上來說,唐代以前的歿世帝王一般簡 稱謚號,如齊桓公、漢武帝、隋煬帝;唐以后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靖康”“康 熙”是年號。
29、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上述著名詩句的作者是誰?描寫的是哪里的美景?( )
A.白居易洞庭湖
B.白居易西湖
C.蘇東坡洞庭湖
D.蘇東坡西湖
參考答案:B 解析:此著名詩句出自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描寫的是西湖的美景。
30、 下列關于處匯儲備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可以用來彌補國際收支逆差
B.規模越大越有利于實現國民經濟的內外均衡
C.是實現國民經濟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
D.可以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穩定
參考答案:B 解析:外匯儲備,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并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彌補清償國際收支逆差,平衡國際收支;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因此,A、C、D項說法正確。外匯儲備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必須適度。持續增長的巨額外匯儲備本身就是國內外經濟失衡的一種表現,超額外匯儲備的存在,會給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B項說法錯誤,本題答案為B。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