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常識判斷 |
第 3 頁: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7 頁:數量關系 |
第 8 頁:圖形推理 |
第 9 頁:定義判斷 |
第 10 頁:類比推理 |
第 11 頁:邏輯判斷 |
第 12 頁:資料分析 |
41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時期,《詩經》、樂府、神話傳說都是政府為了解民情,從民間__________來的。志人志怪小說也是文人學習、參與民間創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轉向民間學習,從而__________了小說創作的新境界,__________了我國的傳統文化。
依次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收集 開起 傳承
B. 搜集 開拓 豐富
C. 收集 開啟 擴大
D. 搜集 開創 發展
參考答案:B
解析:第一空,“收集”指使聚集在一起。“搜集”到處尋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由詞義可知,第一空應該選擇“搜集”更恰當,故排除A、C兩項。第二空,“開拓”和“開創”用在第二空都能說通,故看第三空!柏S富”和“發展”二者都可以修飾“我國的傳統文化”,但“發展”多是縱向上的,而“豐富”不僅是縱向的,而且包含橫向的。由文意可知,“豐富”比“發展”更恰當。本題正確答案為B。
42在全球化時代,出國留學已成為中國人才國際化發展的必要一環。促進留學事業的健康發展,__________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留學人才回流和環流,將會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國家人才強國戰略和千人計劃等政策的提出,給留學人員帶來了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新__________。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促進 要求
B. 吸引 使命
C. 吸收 命令
D. 敦促 建議
參考答案:B
解析:實詞辨析題。第一空明顯是促使留學人才歸國的意思,但“敦促”是指催促某人做某事,有監督的含義,不恰當,排除D項。第二空,“命令”顯然不適用于國家和人才之間,故排除C項;國家的戰略、政策是宏觀層面的,而“要求”一般用于較為具體的場合,故排除A項。B項中的“使命”最為合適。故選B。
43成熟不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不是__________,八面玲瓏;也不是__________,老奸巨猾。成熟是面對誣陷而不喪失信心,面對__________而不喪失理智。對所有都可以像對灰塵一樣輕輕拂去,對成就像頑童拾到一枚貝殼一樣坦然自若。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察言觀色 見風使舵 恭維
B. 墨守成規 順水推舟 淡漠
C. 因循守舊 老謀深算 迎合
D. 足智多謀 花言巧語 冷落
參考答案:A
解析:“成熟不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句中“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二者意思相近,所以第一空和第二空分別填入與“八面玲瓏”“老奸巨猾”意思相近的成語,很容易排除B、C選項。足智多謀是褒義詞,不適用于此處的貶義場合,排除D。故本題選A。
44口才表達所運用的豐富知識,不僅為對方提供了更多的知識、信息,而且知識本身就具有很強的美感,是一種智慧的美。廣博的知識會使你的講說精彩紛呈,美不勝收,讓聽者如沐朝陽,如坐春風。文化修養愈高,文化知識愈豐富,你的視野和思路就越開闊,說起話來就能目光四射,揮灑自如,宏論滔滔,振聾發聵。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 口才表達與知識積累都很重要
B. 知識的積累有利于促進言語表達
C. 知識的美感就在于知識愈豐富,修養愈高
D. 知識博與知識廣是自信的動力
參考答案:B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要挖掘文段表象下面的深層含義,作者通過“口才表達”引出“知識”,強調知識不僅可以給人們傳達信息,而且本身就具有很強的美感,這種知識的美感,需要儲備大量的知識信息,這就體現在了后面文段介紹的豐富的知識對言語表達的重要作用上。A項表述本身無誤,但不是文段意圖,排除;D項中“自信的動力”,文中未提及可直接排除;C項沒有提及口才,單純講知識,排除;相比之下,B項關于知識的積累對言語表達的作用更為適合。故本題答案為B。
45奧數的異化是外界的工具化和功利化,完全是應試教育的__________,這和義務教育法的初 衷完全__________。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結果 背道而馳
B. 成果 不謀而合
C. 惡果 大相徑庭
D. 后果 分道揚鑣
參考答案:A
解析:實詞和成語辨析題。根據文段,作者對“奧數的異化”持否定態度,因此第一空不能填入“成果”,排除B項。第二空,D項“分道揚鑣”是指人和人志趣不同、各走各的路,不用來描述事物,故不選。C項“大相徑庭”一般指看法截然不同,本身就包含了“相差很大”的意思,與前面的“完全”意思重復,也不選;A項“背道而馳”比喻方向和目的相反或背離正確的目標,最為恰當。故選A。
46政務微博雖然只是網絡問政的一個窗口,但它__________著執政為民的決心與努力。近一年來,人們對政務微博有了更高的__________,不只希望政府機構開微博,更盼望政務微博能帶來更多的變化,特別是在加強與公眾溝通、回應公眾訴求上有更大___。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考察 期望 改觀
B. 測試 要求 成就
C. 考驗 期待 作為
D. 測驗 標準 進步
參考答案:C
解析:實詞辨析題?梢韵葟牡诙杖胧郑亩卧诿枋雒癖妼Α罢⻊瘴⒉钡膽B度時,連續使用了“希望”“盼望”兩個詞,可見空缺處應填入與“希望”“盼望”語意相近的詞,從而排除B、D兩項。在第三空不好選擇的情況下,看第一空,“考察”一般用于上級對下級、組織對個人,而“考驗”則用法更加寬泛,所以排除A項,選C項。
47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早期北洋派分裂,北洋軍將領輪番坐莊。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后,蔣、馮、閻、桂仍打個不停。從l928年開始,中國的經濟有了十年發展期,但隨著全面抗戰的揭幕,更殘酷的戰爭開始了。戰爭陰云籠罩之下,自然是餓殍滿地、民不聊生。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大批的知識分子卻造就了少有的人文景觀,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在不同的領域為民族保存了讀書的種子。某些領域,甚至領先國際潮流。
根據這段文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長期的戰爭致使中國的文化研究出現倒退,不利于文化的發展
B. 中國大批知識分子在殘酷的戰爭背景下依然堅持為民族文化發展貢獻力量
C. 軍閥混戰結束后,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文景觀也出現了繁榮
D. 雖然在戰爭時期,但我國的學術水準仍然可以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參考答案:B
解析:由“中國大批的知識分子卻造就了少有的人文景觀”“某些領域,甚至領先國際潮流”可知,A項“中國的文化研究出現倒退”的表述錯誤;由“中國的經濟有了十年發展期”可知,C項“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表述錯誤,只是獲得了短期發展的機會;某些領域領先國際潮流,并不能代表我國整個學術水平的發展狀況,D項以偏概全。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48《康熙王朝》主要講述康熙在位的朝代的故事,有電視劇和圖書等以此為名。其中,角色的個性鮮明,是電視劇《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賞的地方。甚至連配角都__________,令人難忘。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栩栩如生
B. 惟妙惟肖
C. 活靈活現
D. 畫虎類犬
參考答案:B
解析:成語辨析題。選項A“栩栩如生”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不形容人;選項C“活靈活現”和選項A“栩栩如生”是近義詞,與語境不符;選項D“畫虎類犬’’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含貶義,與語境不符;選項B“惟妙惟肖”一般描寫動作,表示模仿得很成功,很像。此題所表達的就是人物角色演繹得十分到位。所以本題正確選項為B。
49前一段時間出現的一些道德滑坡、道德冷漠現象,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些見義勇為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讓人們產生“做好事有__________”之感。也因此,只有實施“國家買單”制度,才能更好地__________社會風氣,使道德__________進入良性循環。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難度 改變 氛圍
B. 風險 扭轉 風尚
C. 麻煩 營造 潮流
D. 危險 構建 風氣
參考答案:B
解析:實詞辨析題。先看第一空。由題干“一些見義勇為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可知,不是做好事有難度或者危險,而是做好事之后,自己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故排除A、D項。再看第二空。營造:構造、編造、建造、造作。扭轉:使事物的發展方向發生變化。社會風氣不能“營造”,只能“扭轉”。故排除C項。本題正確答案為B。
50當前,我國正處在極為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國家制定并正在實施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戰略。__________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爭取與我國實力相__________的國際話語權,是廣大新聞工作者的光榮使命和神圣職責。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營造 一致
B. 維護 對應
C. 構建 適應
D. 創造 匹配
參考答案:D
解析:實詞辨析題。首先根據文段中的“爭取”“話語權”,可以推斷出“國際輿論環境”并不“良好”,不是要“維護”,從而排除B項。第一空要與“環境”搭配,“營造”一般搭配“氛圍”,排除A項。而“話語權”和“我國實力”二者為并列關系,且二者之間聯系密切,因此“匹配”比“適應”更恰當,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