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言語理解 |
第 6 頁:數量關系 |
第 10 頁:判斷推理 |
第 14 頁:資料分析 |
第 18 頁:常識判斷 |
三、文段理解26閱讀下列短文,完成26-30題。
在資源開采過程中,要認真貫徹落實(a)的精神,遵循市場規律,采取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分配和規范各類市場主體合理開發資源,承擔資源補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等方面的責任和義務。要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明確企業是資源補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的 。對資源已經或瀕臨枯竭的城市和原中央所屬礦業、森工企業,要給予必要的資金和政策支持,2011年之后要幫助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補償社會保障、生態、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欠賬。
資源型城市要統籌規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積極轉移剩余生產能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各種職業培訓,促進下崗失業人員[甲]再就業,解決資源型企業歷史遺留問題,[乙]資源枯竭企業平穩退出和社會安定。對資源已經或瀕臨枯竭的城市,要[丙]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幫助解決資源枯竭礦山(森工)企業破產引發的經濟衰退、職工失業等突出矛盾和問題。
根據公文處理法規的要求,a處的規范寫法應為( )。
A. 國務院《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38號)
B. 《國務院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38號)
C. 國發[2007]38號文件即《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
D. 國務院2007年第38號發文《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
參考答案:B
解析:此公文的全稱為《國務院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發文機關發布時不能任意省略,故排除A、C、D三項,而發文字號一般放在緊接公文名稱之后的括號里。故選B。
27第1段中劃線的詞語,使用有誤的是( )。
A. 采取
B. 分配
C. 按照
D. 明確
參考答案:B
解析:在對待各類市場經濟主體開發資源上不可能采取行政措施強行分配,因為其具有自發性和自主性,故“分配”一詞表述有誤。故選B。
28填入第1段空白處最恰當的是( )。
A. 承擔者
B. 執行者
C. 法人
D. 責任主體
參考答案:D
解析:按照“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假如填入“承擔者”“執行者”等詞,就會將全部的責任和義務賦予企業,與原則相違背。根據文意,我們看出這里是要突出企業必須要承擔主要責任的特點,故用“責任主體”比較恰當。而“法人”本身既要享有權利,也要承擔義務,和文意不完全符合,排除。故選D。
29依次填人第2段甲、乙、丙3處的詞語,最恰當的是( )。
A. 實現保障施行
B. 施行實現保障
C. 施行保障實現
D. 保障施行實現
參考答案:A
解析:“再就業”要用“實現”搭配,比較恰當;采取措施來“保障”“平穩退出和社會安定”;作為規范性文件的政策、法律則要實施、推行,為公眾活動提供方向和標準,所以應該搭配“施行”。故選A。
30對第1段文字的主旨,歸納最準確的是( )。
A. 建立生態環境保護機制
B. 建立資源型城市補償機制
C. 建立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D. 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參考答案:D
解析:文段中三個關鍵句很明確。第一句講資源開發的主體應該承擔的相應責任,第二句講企業在資源補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中的責任主體地位,第三句講部分特殊城市和企業在資源開發后的補償問題。綜上所述,本段講的是資源開發的補償機制。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