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部分:言語理解 |
第 5 頁:第二部分:數量關系 |
第 6 頁:第三部分圖形推理 |
第 7 頁:第四部分 判斷演繹邏輯推理 |
第 10 頁:第五部分:常識部分 |
第 12 頁:第六部分:文、圖、表資料分析 |
第 14 頁:【參考答案】 |
第一部分:言語理解:(共計40道)
1、我們身在人海,不說不行,說出口的話不知是哄了某人,還是得罪了某人。沒關系,大膽的寫,大膽的說,不管是對方曲解了你,還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無論如何我們用語言表述了個人的見解。是否自己正確的理解了對方,還是是否對方正確的理解了自己,沒有一個度的衡量,只有彼此胸懷的容量。
這段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觀點( )
A.:要大膽的表達你的見解或者認識,不要在乎別人怎么看你。
B.:是否需要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或者意思,在于聽著是否心有靈犀
C.: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見解,只要我們彼此擁有有容乃大的胸懷
D.:突破自我,不斷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斷吸收知識,開闊眼界就能成就自我的一種胸懷
2、曾經有報道說:學生數學能力差,主要因素是語言理解能力發展不足。公式、公理背得滾瓜爛熟,卻不知道題目讓你解答的是什么。哲學家培根說過:忽視數學的人是無法了解任何其他科學乃至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的。更為重要的是,忽視數學的人不能理解自己這一疏忽,最終將導致無法尋求任何補救的措施。
這段話作者的主旨表達了什么樣的看法( )。
A.: 應當重視對數學(語言)理解能力的培養
B.: 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學科
C.: 數學語言理解能力是學好其他科學的基礎
D.: 數學學不好,數學言語理解能力差是其主要原因
3、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如果缺乏足夠的引導和約束,這種“雪亮”有可能變成一種偏執,一種沒有方向的自負。而建立在“多數人”壓過“少數人”基礎上的制度安排,很可能走進片面和偏狹的陷阱中。“上級”評議,官員面對的是“一個人”,“公眾”評議,官員面對的是“一群人”,只有在“頂天”的壓力和“立地”的責任互相補充下才能真正起到足夠的監督作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監督力量有機地結合,才可能在博弈中避免“一個人”的片面和“一群人”的片面。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質疑群眾評議的合理性 B.群眾的意志要得到合理的引導和約束
C.如何對官員進行有效的監督 D.怎樣在群眾和上級間達到平衡
4、城鎮化過程中小城鎮和新農村作為農村人口蓄水池的作用無可替代。努力推進縣域內農村人口向建制鎮和鄉鎮集中,是中國特色城鎮化的必由之路。
“蓄水池的作用”指:
A.推動農村人口變為城鎮人口 B. 將農村人口變為城市人口
C.逐步集納農村人口為城鎮人口 D.逐步將農村人口變為城市人口
5、聯合國糧農組織最近一份題為《糧食前景》的報道指出,主要糧食生產國的糧食減產,而糧食需求卻大幅增加,致使國際市場糧價不斷上揚,這一基于供求關系的分析無疑是對的。
根據上述這段話可以推斷出你認為不正確的選項是( )
A. 國際糧食組織認為糧食漲價是由于供小于求而導至的。
B.筆者基本贊同國際糧食組織的看法
C.對于糧食漲價的國家來說,這一問題是老百姓不愿意看到的
D.這一現象不是絕對不良的。
6、唐末詩人羅隱曾作《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這首詩總體上看是對蜜蜂的贊美,但在具體寓意上卻人云亦云。
您認為下列選項不正確的說法是( )
A.:詩人似有所悟,實乃嘆世人之勞心于利祿者
B.:此譏有人橫行鄉里,聚斂無厭,而百姓不能自保。唐末社會動亂興滅無常,故詩人有所感諷。
C.:通過對蜜蜂的贊美與同情,為封建社會里無數終年辛苦難得溫飽的勞動人民鳴不平
D.:詩人將蜜蜂喻指勞動人民,同時也暗語了勞苦大眾在那個時代下生活的迷茫
7、一只烏鴉坐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見烏鴉,就問:“我能象你一樣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嗎?”烏鴉答道:“當然啦,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樹下,開始休息。突然,一只狐貍出現了。狐貍跳向兔子……并把它給吃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 )
A.:懶惰會讓人放松警惕。
B.:要擅于認識自己的短處和長處,千萬不可東施效顰。
C.:要想什么也不干,只有坐得更高。
D.:做人應當腳踏實地。切忌不可做理想主義者。
8、這真是一個諷刺,一方面,文藝發展的規律要求藝術家自由的生活,甚或包括精神家園的遷徙,但另一方面,當下的民間藝術家們幾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被包養的夢想。當延續幾千年的傳唱藝術塞入一個個小街組成的小盒子,對出現街頭藝人新的宏篇巨制的期待,我們還是趁早忘了吧
這段話意在說明( )
A.:文藝發展的規律與民間藝術發展的矛盾不可避免
B.:民間藝人生存方式與民間藝術發展的矛盾不可避免
C.:被“包養”了的民間藝術無法產生新的宏篇巨著。
D.:被“包養”了的民間藝人精神家園終將遷徙。
9、在西斯廷禮拜堂的天花板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把他筆下的人物描繪得如此雄壯、有力。在意大利,每當我們看到這些魁偉強勁、豐滿秀美的人體藝術作品時,就會深深地感到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勇氣和力量,使我們對文藝復興運動與現代體育的淵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這段文字是在談文藝復興運動與( )。
A.意大利 B.現代體育
C.人體藝術 D.米開朗基羅
10、每個人睡覺時都要做夢,人在做夢時的睡眠叫有夢睡眠。有夢睡眠時,控制四肢和軀體的神經傳導被阻斷,除了腳和手指有知覺外,身體其他部分均處于麻木狀態。心跳和呼吸的次數與清醒時差不多,但變得不那么均勻,體溫調節機制受阻,打寒顫和出汗都很難。
根據本文,理解準確的是( )。
A.: 人在做夢時,呼吸和清醒時不完全一樣
B.: 人在做夢時,心跳和清醒時是相同的
C.: 人在做夢時,常常出汗
D.: 人在做夢時,全身處于麻木狀態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