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1-20 |
第 2 頁:單項選擇題21-40 |
第 3 頁:單項選擇題41-60 |
第 4 頁:多項選擇題61-70 |
第 5 頁:多項選擇題71-80 |
第 6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共60題,每題l分。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兒童服務逐漸把( )納入自己的工作范圍。
A.兒童教育
B.兒童需求
C.兒童成長
D.兒童發展
2.劉佳因企業倒閉而失業,根據相關政策領取失業保險金維持基本生活,后來劉佳在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下重新就業,生活水平有明顯改善。劉佳的這種狀況反映了社會政策的( )。
A.正功能和潛功能
B.負功能和顯功能
C.正功能和顯功能
D.負功能和潛功能
3.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要“建立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強調今后在中國內地要著力推進和發展的主要是指( )。
A.普通社會工作
B.行政性社會工作
C.業余社會工作
D.專業社會工作
4.胡瑞娟比較內向,畢業后進入單位工作,面對各種各樣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讓她很難適應,越來越苦惱,甚至害怕上班了,在家人的陪同下,胡瑞娟向社會工作者王晏求助,王晏告訴她一些關于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需要掌握的人際關系的知識和技巧,調整原來的行為方式,使她能融入社會。社會工作者王晏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
A.聯系人
B.治療者
C.使能者
D.教育者
5.社會工作的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是( )。
A.專業價值觀
B.服務對象的需求
C.社會工作者的素質
D.助人活動
6.為了讓學生適應社會的劇烈變遷而開展的工作,包括生活輔導、學業輔導和就業輔導,這種方式屬于()。
A.社區一學校型學校社會工作
B.預防型學校社會工作
C.治療型學校社會工作
D.變遷型學校社會工作
7.社會工作者小韓發現社區內存在著家庭暴力問題,家庭暴力的對象通常都是沒有工作或者性格懦弱的家庭婦女,因為有著“家丑不可外揚”的觀念,她們并不懂得向有關組織或機構求助。社會工作者針對這一問題開展的服務屬于( )范疇。
A.婦女社會服務
B.心理健康服務
C.社會救助
D.醫療社會工作
8.習俗水平是指兒童開始關心社會的期望與別人的需要,分為()、遵守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
A.普遍的倫理準則階段
B.好孩子定向階段
C.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D.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
9.胡女士丈夫死亡后,獨自帶著兒子生活,如今兒子已經成家立業,胡女士一個人感到孤獨無依,最近又遇上了一同鄉李大爺,兩人很談得來,于是想再婚,遭到兒媳婦的強烈反對,并因此鬧得兒子和媳婦之間產生了矛盾,李女士因此很傷心,想請社會工作者幫忙出個主意,社會工作者的適當做法是( )。
A.深入了解事情的情況,鼓勵胡女士作出決定
B.為了孩子的利益,反對胡女士再婚
C.讓胡女士和李大爺直接結婚,不用在乎子女的想法
D.為了胡女士的幸福,支持胡女士再婚
10.( )是指一整套指導專業行為和認知活動的思想、觀念和基本原則。
A.專業價值
B.社會倫理
C.心理素質
D.社會政策
11.社會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和理解服務對象個體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存在的差異,給予服務對象關心和尊重,這體現了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的( )。
A.服務大眾
B.注重能力培養和再學習
C.待人真誠和守信
D.強調服務對象個人的尊嚴和價值
1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人有五種基本需要,按需要等級從高到低排列,最低級的需要是()。
A.自我實現的需要
B.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3.戀親情結一般發生在()。
A.口唇期
B.肛門期
C.生殖期
D.性器期
14.每當劉明表達自己的觀點時,父親就訓斥道:“大人說話小孩子不要插嘴,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長,很多事情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只要劉明考試成績下降時,父親就少給或者不給零用錢。劉明家長的教育方式屬于( )。
A.專制型
B.嬌縱型
C.放任型
D.沖突型
15.根據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在成年早期的主要沖突是( )。
A.主動與內疚
B.羞怯與疑慮
C.親密與孤獨
D.整合與絕望
16.小月剛上大學,班上有30位女同學,只有她骨瘦如柴,體重遠低于正常標準,但她還以此為美,堅持每天只吃一頓飯,不吃早飯和晚飯。根據( ),這是一種異常行為。
A.統計規律
B.社會規范與價值
C.行為適應性
D.個體主觀體驗
17.了解社區的( ),不僅有利于了解社區居民的參與動機,而且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區。
A.權力結構
B.文化特色
C.地理環境
D.人口狀況
18.個人感覺有能力去影響或解決問題,這指的是權能發生的( )。
A.理論層次
B.個人層次
C.集體層次
D.環境層次
19.下列有關人格結構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弗洛伊德將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
B.面對人格失調問題,弗洛伊德認為應將治療的焦點放在對本我的強化上
C.本我由內驅力和欲望組成
D.自我包括意識和前意識
20.認知行為理論是社會工作常用的重要理論,它來自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學說和阿德勒的認識理論。根據認知行為理論,社會工作者在助人過程中應該著眼于幫助服務對象( )。
A.改變自己的看法
B.努力宣泄情緒
c.行為發生轉變
D.改善生活環境
相關推薦:
2013社會工作者《中級綜合能力》模擬試題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