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德育意義、目標和內容 |
第 2 頁:德育過程 |
第 3 頁:德育原則途徑和方法 |
第 4 頁:德育模式 |
第三節 德育原則途徑和方法
一、德育原則
(一)德育原則的概念
(二)我國中學德育的基本原則
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1.導向性原則
它是指在進行德育時,以正確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為導向,指導學生形成發展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德育原則。貫徹這一原則,要求教育者做到:
(1)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 方向。
(2)把德育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結合起來。
(3)學校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我國現行的方針政策、工作總任務和德育總目標的要求。
2.正面教育原則
它是指在進行德育時,教育者以說理疏導的方式,來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以形成良好 思想品德的德育原則。
(1)堅持正面說理,疏導思想,以理服人。
(2)樹立先進典型,利用榜樣教育引導學生進步。
(3)以表揚、鼓勵為主、批評、處罰為輔。
(4)正面教育要與紀律約束結合起來。
3.知行統一原則
它是指在進行德育時,把提高道德認識與培養道德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做到知行和諧發展 的德育原蒯。
(1)聯系實際,講清理論。
(2)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去分析、評價、解決實踐中的德育問題。
(3)教育學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統一。
4.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
它是指在進行德育時,把尊重、信任、愛護學生與合理、嚴格的要求相結合的德育原則。
(1)要尊重、信賴、愛護學生。
(2)要根據學校德育任務和學生現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合理的、明確具體的、序列化的 德育要求。
(3)把尊重愛護學生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
5.因材施教原則
它是指在進行德育時,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實際出發,根據其年齡特征和個性特 點,確定德育內容,選用德育方法和形式來進行針對性教育的德育原則。
(1)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學生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承認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過程性和差 異性。
(2)要根據學生個人特點和品德現實水平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切忌采用成人化、一般化的做法。
(3)要從學生的實際思想狀況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德育。
6.教育的一致性與連續性的原則
它是指在進行德育時,使各種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地對學生施加統一的、系統連貫的教育影響的德育原則。
(1)校內各方面的教育影響要協調一致。
(2)統一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影響。
(3)要加強德育的計劃性。
二、德育的途徑
1.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2.共青團、學生會組織的活動;
3.課外校外活動;
4.社會實踐活動;
5.校會、周會、晨會和時政學習;
6.班主任工作。
三、德育的方法
(一)說服教育法 這是主要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說理傳道,使學生明曉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認識的方法。其具體方式有:
1.講解法
采用這一方法要求教育者做到:
(1)認真研究學生,增強德育的針對性。
(2)充分挖掘典型材料,力保德育的思想性、科學性。
(3)選用正確方法,確保德育的實效性,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2.談話法
這是教師就某一思想道德問題與學生進行交流,以使學生明白事理的方法。
運用談話法時,應注意如下要求:
(1)教師要事先做好充分準備。
(2)談話要富有啟發性。
(3)要培養學生善于提問、敢于提問的習慣,要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意見,敢于堅持真理, 勇于改正錯誤。
(4)談話過程中要有師生地互動交流,教師不要漠視學生,要虛心聽取學生的真實想法,切忌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
(5)個別談話要經常廣泛地進行,以免學生誤解個別談話的意義。
3.討論法
這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就某一個或某些思想道德問題各抒己見,經過辯論和探討,得出正確結論,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認識的方法,這也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 運用討論法應注意如下要求:
(1)確定好討論題目。
(2)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循循善誘,啟發和鼓勵學生敞開思想,大膽發表意見,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進行討論并及時修正學生的錯誤。
(3)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做好評價和總結。
4.閱讀指導法
這是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有關書籍、報紙、雜志和文件,以領會和掌握思想道德知識,提高學生思想道德認識水平的方法。
運用閱讀指導法要求我們:
(1)要教會學生閱讀政治課本。 (2)指導學生閱讀其他學科課本。 (3)要課內外結合,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4)定期不定期地召開閱讀經驗交流座談會。
(二)榜樣示范法
它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為、優秀事跡等來影響受教育者的方法,榜樣有教育者、優秀人物、優秀學生等。
運用榜樣法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樹立的榜樣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2.選定的榜樣要真實可靠,具有導向性。
3.榜樣的崇高和偉大要能激起學生對榜樣的敬慕之情。
4.教育者的形象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情感陶冶法
它是只通過創設良好的情景,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等。
1.創設良好的情景,如美觀、樸實、整潔的學生、生活環境;團結向上、民主平等的班風、校風;清潔、舒適、雅靜的家庭學習、生活必需品環境及民主和睦、文明上進的家風等。
2.教育者的人格感化。
3.與啟發說服相結合。
4.引導學生參與情景的創設。
(四)品德評價法
它是指根據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斷。
運用品德評價法時,應注意如下要求:
1.要以鼓勵、表揚為主,懲罰、批評為輔,切忌體罰、心罰。
2.要以事實為依據,做到客觀、公正。
3.發揚民主,注重實效。
(五)實際鍛煉法
它是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實際活動,以培養他們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運用實際鍛煉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堅持嚴格要求。
2.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3.注意檢查與評價。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