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心理健康概述 |
第 2 頁:心理評估 |
第 3 頁:心理輔導 |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節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的是個體既能適當地評價自我、接受自我,又能與他人和諧相處;既能適應自己所面臨的不斷變化發展著的現實環境,又能不斷完善和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時具有良好的自我節制和調控能力,并在認知功能、情緒反應活動和意志行為方面都能處在比較積極的狀態。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
在借鑒國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一般認為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估。
1.情緒穩定、樂觀;
2.人際關系和諧;
3.人格完整;
4.正確的自我觀;
5.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6.心理行為表現符合年齡特征。
三、中學生典型心理問題
(一)抑郁癥
抑郁癥是抑郁性神經癥的簡稱,是指一種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
(二)恐懼癥
指病人具有一種在正常情況下對某一特定物體、人際交往或處境,產生異乎尋常的強烈恐懼或緊張不安的內心體驗,從而回避所恐懼的對象,難以自控。根據恐怖對象不同,可分為社交恐懼癥、物體恐懼癥、處境恐懼癥等。
(三)強迫癥
指來訪者主觀體驗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觀念和意向的出現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復出現是不恰當的,但又難以通過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抑制,從而引起強烈的緊張不安及嚴重的內心沖突,伴隨的某些重復動作和行為往往是患者為了減輕其內心緊張不安,屈從于令人不快的思想和意向或進行對抗而呈現出的繼發現象。臨床表現主要是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
(四)焦慮癥
指持續性精神緊張或發作性驚恐狀態,常伴著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于、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焦慮是無明顯原因的恐懼、緊張發作,并伴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和運動性緊張。
(五)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又稱病態人格或變態人格,是指自童年或少年時期發展起來的人格明顯偏離正常。
1.偏執型人格;2.反社會型人格;3.沖動型人格;4.回避型人格。
(六)性偏差
性偏差指少年性發育過程中的不良適應,一般不屬性心理障礙。
(七)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包括神經性厭食、貪食和異食癖等。
(八)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包括失眠、過度思睡、睡行癥、夜驚、夢魘等。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客觀需要;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呼喚,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客觀要求。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